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31日
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我区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本文字数:3954
本报讯(通讯员 姜薇)连日来,我区各地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确保全会精神在我区落地扎根、见行见效。
区委统战部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引导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加强与旅港澳乡亲、海内外重点社团及侨商侨领联系联谊,深化线上线下交流合作。准确把握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落实基层统战工作责任制为牵引,持续推进跨领域跨部门协同联动,推动统战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统筹抓好“十五五”期间网络统战、产业链上新阶层人士统战、港澳台联络联谊、为侨服务等工作。
区委社会工作部
持续推进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深化“‘新’活力‘姜’更好”新兴领域党建品牌,推动暖“新”驿站、“一点半”食堂、“奶茶暖‘新’共赢姜来”等特色做法走深走实。持续打造“‘邻’聚力‘姜’更好”区域治理品牌,同步推进“睦邻点”功能升级与小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筹建区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加强队伍、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优质服务项目,做实做优“志愿姜城、和美同行”服务品牌;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切实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区人社局
落实稳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岗拓岗,精准推进供需对接。持续深化社银合作,拓展“就近办”服务网点,推进“暖心居保”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规范人员招聘、岗位设置聘用、职称申报评审和待遇审核审批等工作,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欠薪整治力度,强化源头治理和联动共治,推行快速维权机制,推动农民工工资“月结月清”成为刚性约束。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配合,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以更精准的举措深化民生服务,确保“十四五”目标和全年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区交通运输局
开展姜堰区“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聚焦完善立体交通网络,优化区域交通布局,着力构建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抓手,服务保障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232省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农村桥梁工程建设;持续优化城乡公交线网,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推动货运转型升级,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体系,聚焦危险品运输、交通工程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区卫健委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为全区人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现有医共体迭代升级,更好地整合卫生资源、重构服务体系,提升全区医疗服务水平。做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持续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擦亮健康底色。
区国资办
引导区属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增强核心功能,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围绕“十五五”规划部署,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加快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持续推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加强队伍建设,培育锻造专业化监管力量,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区数据局
以“数字赋能、服务提质”为主线,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集约化、高效化建设,着力破除各项市场准入壁垒,释放重大项目“五证齐发”效能,落实“先解决问题再说”“未诉先办”“容缺受理”等协同办理机制,深化“一件事”集成化改革,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提档升级“全科窗口”建设,创新赋能电子证照“免证办”,迭代优化“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见面审批”等增值服务。以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为主线,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数据集,纵深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培大育强数据市场主体。完善数据流通设施,深化数据分析应用,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区信访局
坚持站稳人民立场,以为民解难、为党分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足“未雨绸缪”,推进预防法治化,构建系统完备的矛盾风险排查机制;推进受理法治化,依托区综治中心,做到对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紧盯“事要解决”,推进办理法治化,常态化开展“治理重复信访 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突出“责任压实”,推进监督追责法治化,围绕“四应四不”问题,健全完善“三项建议”职责机制;紧扣“依法治访”,推进维护秩序法治化,积极营造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区总工会
聚焦发展首要任务,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完善“工会+”多元化解机制,做优“金秋助学”、困难帮扶、视频带岗等服务品牌;开展“服务零距离 赋能新发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精准把脉企业、职工诉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聚焦广大职工群体,充分利用“姜堰工会”微信公众号、网站、视频号、抖音号、职工书屋、工会驿站等宣传阵地,最大程度地发挥“曲江思政”等活动载体作用。
区妇联
精准对接发展所需,搭建暖企惠企助企平台,汇聚巾帼力量赋能企业发展。强化女性企业、巾帼示范基地等引领作用,推动妇女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慧雅女性“她课堂”,积极培育巾帼“共富工坊”,实施“绿主妇”能力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家启航”家庭教育支持行动,推进“百场讲座进万家”系列活动。做强“堰结连理 幸福风尚”品牌,编制“十五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塑造“姜小童”全域友好品牌。深化“堰上巾帼说”,持续培育镇街“一域一品”子品牌。推进“堰‘新’荟”计划,落实妇女议事“挂联”制度。常态化实施“堰心语”心理关爱、“姜城妈妈”守护“堰宝贝”等项目,构建社会化的妇儿关爱支持体系。
装备园区(白米镇)
围绕油气装备和精密制造主导产业,实施“项目招引+科技赋能”双轮驱动。建立重大项目专班推进机制,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开工8个、竣工6个,推动国民油井、五星重工等项目投产达效。深化与上海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加快曙光集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力创成国家级高端海洋油气装备产业基地,培育规上企业“雁阵梯队”,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开票亿元企业4家、5亿元企业1家。坚持“跨村联建、抱团发展”模式,推进水稻绿色种植技术攻关,培育苏鹏蛋业等龙头企业,新招引1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4条幸福河湖创建。
度假区
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统筹好溱湖湾旅游产业发展,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动力、激活力。突出高定位,在溱湖湾未来发展中理顺思路、形成合力,稳步推进国创工作。彰显特色化,坚持推陈出新、向新而行,着力激发各经营主体活力,提高文旅产品供给质量。调优功能区,以动态长远的眼光,创新回答好“农文旅”融合命题,促进相互赋能,谋划推出溱湖湾文旅联盟,形成“1+N”联动发展模式;落实发展要求汇聚“力量”。认真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持续招引文旅项目,精心策划文旅活动,以更强担当助力全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蒋垛镇
全力推动特色产业能级提升,对“蒋垛之夜”4个签约项目和3个重点在建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项目早投产、早达效,擦亮“来蒋垛、夺将来”服务品牌。深化与武科大、上海大学等高校合作,着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材料项目。高质量、快节奏推进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规范强村公司运营,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积极谋划整村运营,引入市场化理念和专业化力量,着力打造具有蒋垛特色的文旅品牌。
张甸镇
立足张甸副中心发展定位,主动运筹加快推进热处理特色产业园、高铁新城新材料产业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大园区”建设,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三大片区”联建,以梅垛小杂粮、张前蔬菜、葛徐驴肉为载体,探索种养、深加工、研学农文旅融合发展,做优“甸上人家”区域公共品牌,持续深化主导产业品牌提升、经营主体“扩源提质”、农业园区“耕”基提档;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全力保障完成北沿江安置区、232省道安置区建设交房工作,重点打造X309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全面提升镇域面貌、功能、品质,奋力打造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淤溪镇
聚焦智能家电、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强链补链,发挥项目专班作用攻坚招商,推动一批亿元项目签约、开工、竣工。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产学研融合,力争新增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与一批高价值发明专利。加速民生实事推进,攻坚安置房建设、污水治理等工程。深化“鲍老湖+”文旅品牌打造,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优化“15分钟医保服务圈”,推广调解“轻骑队”模式,筑牢民生保障与基层治理防线。深化政治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优化12345工单办理。
俞垛镇
围绕光伏锂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亿元以上项目;推动绿色转型,建设美丽宜居新俞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打造幸福河湖和生态河道,借助溱湖湾“四区同创”契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持续开发亲子采摘节、“瓜瓜部落”研学游等农文旅项目。打造“贝贝南瓜”“仓场红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努力在“千亿姜堰”建设大局中扛起俞垛担当、作出俞垛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