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4日
书的托付
本文字数:1162
◆叶轻痕
书是我的知己和挚友。我曾因所居之处狭小,不得已将数百本收藏多年的书售与收废品的老人,后来多次遍寻书柜都始终未找到记忆中买过的有些书,想来是随着那批出售的书运抵百里甚至千里之外,抑或已经粉身碎骨并步入新的生命历程。自此之后,我对书更添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家中收藏的书再未弃若敝屣。
我不仅对收藏的书如此,对自认为珍贵的书亦如此。在乡镇工作时曾收藏过一些有关工作的书,尤其是关于沈高的一些书,如原泰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张树俊所著《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河横研究)》,报告文学作家海若所著《家在青山绿水间——中国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纪实》,镇里组织人手历时多年编撰的《河横村志》,如此等等,这些书都是沈高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见证。那时每发现一本关于沈高的书我都会把它安放在一个小柜子里,这个小柜子放了很多我视若珍宝的资料,而且伴随了我很多年,直至沈高撤并。小柜子里这样的书多了难免担心,不是担心散失,而是担心被毁之前没有发挥它的价值,我向来以为被大家阅读和传播,让更多人来关心和颂扬沈高才是这些书的价值所在。
有一年沈高创办了图书馆,在姜堰乡镇中乃属首家。上大学时图书馆是我心中无比神圣的地方,也是我认为的图书最好的归属之地。这些书我均藏有多册,于是整理了一套送进图书馆。走出图书馆,我心中浮现出两个字——托付。是啊,虽是几本书,但何尝不是一种托付,因为它们在我这里只能安静地立于那个小柜子,而在图书馆才能向更多人诉说沈高的一段段尘封的岁月。
虽然也想过沈高会被撤并,但没想到来得那么突然。作为殿后人员,站在文化大楼前,我感到酸楚不断涌上心头,曾让自己感动的书的托付终究还是没入烟尘。图书馆终将结束使命,那里的图书不知会用于何处,甚至可能被送进废品收购站,湮没在如山的废纸堆中。那时的我有如炮火纷飞的阵地记者,面对灾难却又无能为力。
后来我调入新的单位,曾向人打听过那批书的去处,得到的却是含糊的回答。
书的托付,我的遇见微不足道,毕竟只是关于家乡的几本书。我曾在一家大型图书馆看到几个书柜上贴着标签,说是某位已故教授所赠,也许出于保护的目的,书柜被上了锁,几个孤零零地立于角落的书柜是那么落寞!看来书只有在懂它的人手里才会有生命力的充盈。
岁月如梭,转眼我已不再年轻。有时坐在书房中看着满屋的书会一时怅然,总有一日我会离去,这近万本书又能托付给谁?就算托付了,会不会也是孤零零地立在某个角落,无人问津。特别是载有自己作品的那一千多本(张)图书、报刊,它们都像是我的孩子,又会何去何从?或许进入书的下一次轮回才是它们的归属。我们都是人世的过客,书又何尝不是!
不过,酷爱藏书之人都希望所藏之书有所托付,书是我们的知己和挚友,甚或孩子,它们在我们眼里同样拥有生命,让这些书在世间多走一遭,就像对生命那样的珍惜与敬畏,那样的期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