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3日
十年磨一剑
姜堰水改领跑全省
本文字数:714
本报讯(通讯员 姜薇)历时10年拓展深化,我区在全省率先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我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起步于2016年,2023年入选全国试点,也是全省唯一试点县。我区创新“四主”“四精”“四融”改革做法,形成“目标引领、改革推动、数字赋能、融合发展”姜堰模式。试点工作得到水利部肯定,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
产生良好经济效应。改革后,全区每年亩均较计划节水64立方米,节水率达1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5年的0.609提升至2024年的0.645。灌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融合推进,改善农田引排条件,实现农田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推行家庭农场与农民用水协会协同管护,实现节水增效,形成“协会监管、农场自管、奖补激励”的良性循环。
释放绿色生态效应。推广节水精准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大水漫灌导致的化肥、农药随水流流失,全区肥料使用量从2015年的3.75万吨下降至2024年的2.56万吨;实施农田退水处理技术,对农田排水进行净化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扩散。截至2024年底,我区建成农村生态河道491公里,覆盖率67.9%。
彰显改革示范效应。得益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打下的基础,我区跻身水利部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探索创新“政府引领、水权明晰、计量精准、市场活跃、节水增效”姜堰模式。目前全区完成农业用水权交易289单、交易水量527万立方米,交易额18.24万元,150多农业用水户得益受惠。实现全省首单跨行业农业用水权交易,我区已有3家非农用水户购买水权110万立方米,交易额9.9万元。
形成浓厚社会效应。改革实施以来,灌区节水增效惠及广大群众,既节省了灌溉时间、劳动用工,也有效避免了农户用水纠纷,显著增强老百姓节水护水意识、乡风文明程度。央视《晚间新闻》《新华日报》《中国水利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我区相关改革成效,我区接待省内外学习考察团2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