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0日

钱靓:在群源找回生活本真

本文字数:1153

本报记者 王苏闽

 

 

钱靓,这位对“吃”有着执拗追求的创业者,正是看到身边太多人因食材问题陷入亚健康,亲手打造一座集“健康调理”与“心情放松”于一体的自然营地——群源露营文化研学基地,用70亩土地、自产自销的食材为大家筑起一道“舌尖上的防线”。

到位于溱湖大道74号的群源露营文化研学基地采访时,钱靓正在查看员工做的宣传短视频。谈及创办群源的契机,她的语气里满是真切:“前几年总听朋友说,吃外卖怕油盐超标,买蔬菜担心农药残留,连家里的孩子都不爱吃青菜了。看着身边人被‘食安焦虑’困扰,甚至出现肠胃不适、精力不济等亚健康问题,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找一块地种最放心的菜、养最健康的禽,再建一个能让人放松的地方,让大家既能吃得安心,又能卸下压力?”

当时为了找到合适的场地,钱靓跑遍周边乡镇,最终选定溱湖大道旁这片70亩的开阔地,因为这里远离工业污染,土壤肥沃,水质清澈,恰好能承载她的“健康计划”。2023年,群源露营文化研学基地正式落地,而她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规矩就是“食材必须自己说了算”。

为了保证食材品质,钱靓特意请了6位本地农民负责种植和养殖,而自己有时也向他们学习。正是这份执拗,让群源的食材有了“记忆点”:游客在这里吃到的每一口烧烤,肉是林间散养的禽肉,蔬菜是当天现摘的青菜,连熬汤的食材都带着泥土的气息。

如今的群源,早已不只是一个“放心食材供给站”,更成了大家逃离焦虑、亲近自然的“疗愈空间”。沿着基地导览图往前走,中药园能让人认识药用植物,菜园里可以亲手采摘新鲜蔬果;儿童区里,“飞夺泸定桥”等红色研学项目让孩子在玩耍中成长;傍晚时分,帐篷烧烤区飘起香气,亲友围坐畅谈,露营区燃起篝火,歌声与笑声在夜空里回荡;累了就去咖啡屋喝一杯手冲咖啡,或是在面包窑体验揉面、烤面包的乐趣,非遗扎染、陶艺制作等项目还能让人在动手间放松心情。

钱靓坦言:“一开始只是想做好‘吃’这件小事,没承想基地渐渐成了大家的‘心灵栖息地’。我们的口号‘工作全力以赴,生活不要辜负’,藏着我想传递的生活观:认真工作是责任,在自然里放松也是生活的必修课。群源会用新鲜健康的食材、自在舒缓的体验,帮大家留住生活的本真。”

如今,群源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企业来这里团建,家庭游客周末专程赶来度假,甚至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在国庆期间,还有新人特意到此举办别开生面的婚礼游园会,以这种新颖浪漫的方式,定格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钱靓表示:“今年国庆期间,基地的人流量较平日有显著增长,不仅有前来体验露营的游客,还有不少人选择在这里举办婚礼、生日宴等私人活动。只要能让大家吃得安心、玩得尽兴,我所做的一切就都有意义。”

钱靓这位从远离“食安焦虑”出发的创业者,用70亩土地证明:把一件关于“健康”的小事做到极致,就能成为了不起的坚持,而这份坚持,终将为更多人带来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