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08日

丁红梅:在齿缝间,缝补一座城的笑容

本文字数:1217

本报记者 黄文婧 卫婉倩

 

 

9月6日上午9时,位于南大街的星皓口腔会议室内,负责人丁红梅的一句“来,大家都谈一下昨天遇到的问题,从店长开始”,拉开晨会的序幕。员工们围坐在一起,有序梳理前日工作,交流诊疗难题,在高效沟通中开启新一天的服务。

星皓口腔的诞生,藏着丁红梅一份牵挂乡邻的初心。她的母亲常年受牙周炎困扰,却总因“疼得不厉害”拖延治疗,她曾多次带着母亲往返南京、上海求医。奔波的疲惫让她深深体会到“家门口缺好口腔医疗”的无奈。而她自己在南京看牙时,优质的诊疗技术与贴心服务,更让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像我妈妈这样的老人,姜堰肯定还有很多,要是能把好技术引回来就好了!”带着这份执念,2022年,她拿出多年积蓄,创办星皓口腔,只为让姜堰百姓不用奔波、在家门口就能看上“放心牙”。

创业之路从不是坦途,门诊运营初期就遭遇了“客源难题”。市民习惯选择公立医院,加上大家对星皓口腔缺乏了解,曾有一天,门诊里的医护人员从早坐到晚,却没迎来一位患者。“心里肯定急,但我不能把焦虑传给员工。”丁红梅压下不安,带头想办法破局。她带着员工去北大街、香园街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发传单,在抖音、微信上做宣传,一点点扩大门诊知名度;更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定时组织医护人员去大城市的优质机构学习先进技术,每天通过晨会总结问题、优化服务,用实力打磨口碑。

支撑起这份口碑的,是星皓口腔专业过硬的医疗团队。门诊现有3名医生与5名护士,团队配置扎实。其中1名医生拥有副高职称,从业30多年,是特意从上海聘请而来的正畸领域专家;另外2名医生均为骨干力量,1名从业满30年,临床经验丰富,1名是专业牙科医生,诊疗技术精湛。

如今,星皓口腔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月度初诊人数已超200名,不少患者还主动把亲友推荐过来,“要去就去星皓”成了不少人的共识。

“不过度医疗,为患者着想”,是丁红梅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星皓口腔最鲜明的底色。她常在晨会上叮嘱团队:“患者信任我们才来,能补牙就不做根管,绝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份真诚,也收获了患者的真心点赞。

“我妹妹向来不敢看牙,这次被劝来后,直说‘挺好的’!”陪妹妹来做回访的杨桂兰笑着说,“前一天下午陪妹妹初诊,第二天再来复查,不管是服务态度,还是诊疗技术,这里都让我们特别满意。”

顾客黄鸿珠也有同感:“之前去别的地方看牙,人家让我直接拔牙种牙,我心里总不踏实。来星皓后,医生说要先拔牙消除炎症,再考虑种牙,这样一步步来,我才放心!”

除了贴心服务,星皓口腔在硬件上也处处为患者着想。门诊配备了姜堰地区少有的先进口腔诊疗仪器。以往用传统材料取模,患者常会觉得恶心不适,而新仪器能清晰呈现口腔内牙齿、牙龈的细节,在电脑上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诊疗舒适度。

谈及未来,丁红梅的目光又投向了更远处。“发传单时发现,农村老人的口腔健康意识比城里弱,好多人牙疼了也忍着。”她计划未来几年,在农村开几家小型诊所,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把这份“守护笑容”的初心送到更多乡邻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