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2日
郭村保卫战中的向导赵德贵
本文字数:1197
史料提供人:戴为然 赵德华 周生林
核实整理人:谭恩热 纪增强 李广海
赵德贵,1917年生,江都吉彭乡吉西村人,后为罡杨乡罡门村舅父收养,雇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病故。
赵德贵幼年丧父,13岁时寡母忍痛将他送到舅父周根龙家收养,当“放牛娃”,20岁后为了挣钱帮母亲养家活口,在罡南村富农家当雇工。
1937年,国民党反动政府“抽壮丁”。乡保长要抓赵德贵,赵母拒不交人。这些家伙强迫赵的叔父带路直扑周根龙家,赵德贵惊觉后泅渡大河逃避灾难。此事给赵德贵心灵烙下阶级仇恨的痕印。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大举进犯,中国共产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停止内战,发动全民抗战。此时泰州爱国青年盛坚夫、戴欧(戴为然)、李硕诚(李进)等在全县城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戴欧到罡杨乡团结积极分子,举办“大众俱乐部”“识字班(夜校)”,编的教材中有一首歌曲是:“一面种田,一面拿枪,老百姓会打仗,救国保家乡。”每晚的活动,众多男女老少踊跃参加,赵德贵在其中。
1939年2月,中共泰县县委成立(秘密),戴欧系县委宣传部长,常找赵德贵交谈。受到教育,觉悟提高,要求入党,1939年秋,经县委批准,赵德贵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戴欧为介绍人)。
1938年5月,陈毅率新四军东进,于茅山中心根据地初建后,即派管文蔚、叶飞(聂扬)为正副司令,率新四军挺进纵队北渡至江都的大桥、吴家桥一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40年夏,为粉碎日寇“大扫荡”,部队暂时转移到通扬运河以北的郭村后,遭到控踞在泰州城的国民党(非嫡系)“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反共顽固分子),以13个团的兵力围攻郭村我挺进纵队。军情紧急,中共苏北特委决定,由中共党员王澄、鲍志椿、姚力等同志率驻扎在泰州城北郊港口镇李明扬部第二纵队第四大队起义,参加郭村保卫战。特委急派江都县委书记邵泽甫(张雷平)秘密赶往罡南村,找到戴朗轩(戴欧的父亲),说明来意,恳托找可靠的人为起义部队当向导。戴老考虑到赵德贵常与戴欧接近,为人诚实勇敢,政治上可靠,对周围港汊、道路熟悉,便推荐他担任,邵泽甫同意。此时,戴欧也经特委决定,已在4月初调往驻泰兴城北大泗庄、孔家桥一线中共领导的陈玉生为司令的八支队(李明扬、李长江部番号)负责政治工作。
经过周密安排,赵德贵做了向导。6月30日深夜,当起义部队进抵罡门村附近时,他急往迎接,避开盘踞村中的以及纯(荀)垛村的顽军哨位,从庄东穿越大荒田、沿潼珍河南岸、经管舍西南直驱杨西舍,渡过与江都搭界的龙耳河再向西北径往麻村,绕过敌人的正面阵地,穿越水网,于7月1日黎明顺利抵达郭村东北方向挺进纵队阵地,受到我军营长朱传保的接应(全国解放后,朱曾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此时,由陶勇司令员所率新四军苏皖支队急行军从淮南强渡运河赶来,南线由八支队司令陈玉生等中共党员星夜率部起义,越口(岸)泰(州)线直抵吴家桥,赶往郭村参加保卫战。我军内外夹击,将顽李部队击败,郭村保卫战大捷,兵临泰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