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4日
聚焦“最小单元”,激活安全治理“神经末梢”
开发区(三水街道)开展安全生产月社会面小场所专项培训
本文字数:833
本报讯(通讯员 房小伟)日前,开发区(三水街道)在锦联社区三楼会议室开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月专项培训,以“小场所”为切口筑牢安全大防线,辖区各社区安全员、网格员及社会面小场所负责人齐聚一堂,解锁基层安全治理的“精准密码”。
省级安全专家以沿街商铺、小餐饮、小作坊等社会面小场所为样本,通过“电气线路私拉乱接引发火灾”真实案例还原,配合灭火器压力值“红黄绿”三色识别实操,将抽象规范转化为“一看就懂”的操作指南。针对防盗窗堵塞逃生通道这一顽疾,现场演示标准破拆及应急逃生绳安装规范:“拆除不是目的,而是要在0.5平方米的窗口空间里,为生命留出黄金逃生通道。”
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重点部署“三合一”场所整改攻坚,明确“拆窗破网”需同步配套应急逃生设施;细化网格员日常巡查清单,将“是否配备消防器材、线路是否穿管”等12项指标纳入“网格化”监管;以高层住宅为延伸,强调小场所隐患与高层消防的联动治理。从“小场所负责人自查”到“网格员巡检”再到“街道督查”,三级责任链条环环相扣,让“安全无小事”的理念转化为“人人有责、层层负责”的行动自觉。
“别小看一家小店的电线整改,这可能挽救整条街的安全!”街道安全分管负责人的总结直指培训深意。社会面小场所量大面广,看似“小切口”的隐患排查,实则是打通安全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此次培训不仅教会参与者“查什么、怎么改”,更通过“小场所安全示范户”评选、隐患随手拍等后续举措,推动形成“整改一家、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当每个小场所都成为安全“哨兵”,辖区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便有了最坚实的底座。
这场聚焦“小场所”的培训,以“小隐患”排查破题,打开基层安全治理的“精细之门”;用“小责任”的压实,串起“防微杜渐”的长效机制。下一步,开发区(三水街道)将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全力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