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3日

当一盏灯唤醒满天星

本文字数:1062

□兴姜之堰

 

一盏灯能照亮多远?白米镇昌桥村老区分会帮扶志愿者、八旬老人游有基的善举给出了答案。200万元善款存入企业账户,仅靠孳生的利息,便为昌桥村特困群众点燃生活的希望,为优秀学子铺就求学之路,为公益事业注入源头活水。更可贵的是,这盏灯的光辉远未止步于此。在有基善举感召下,短短两天,40多位企业家便解囊相助7万多元;一声倡议,全村企业主又迅速筹集11万元尊老爱心款。自主管理运转优,精准帮扶成果优,宣传引导推广优,当2508名志愿者活跃在帮扶一线,当全区14家爱心互助会如星辰般涌现,姜堰大地正以“三优”模式谱写一曲“善治共同体”的动人乐章。

善的力量,在于其如涟漪般扩散的同频共振。姜堰公益的“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个体奉献、群体响应与制度保障的交织中绽放光芒。游有基老人以一己之力点燃乡村互助的火种;省级吉如助困基金会以千万级善款构筑长效帮扶的堡垒;职教帮扶通过“四定”工作模式精准滴灌,为寒门学子打通技能报国的大门。当溱潼镇将老区帮扶志愿者吉如家庭的“三助”精神播撒给900多名志愿者,当张甸镇老区“三会”工委把助学帮扶作为工作重点,当俞垛镇谋划“锻造三会组织展新貌”的年度蓝图,个体善行的涓涓细流已汇成滋养全区的网络与制度之河。

善的真谛,更在于从“输血”到“造血”、从“予鱼”到“授渔”的智慧跃升。昌桥村互助会以本金存续、利息帮扶的模式,巧妙地维系了善意的永续流淌。职教帮扶则深谙“扶智”与“扶志”之道,不仅资助困难学子走进扬州技师学院这样的技能殿堂,更着眼“开启人生新的就业生涯”,让张国庆这样的“全国技术能手”成为改变家庭命运、闪耀老区荣光的真实注脚。技能带来的尊严与自立,远比一时赠予更能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善的格局,还在于其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唤醒与治理创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精彩。”游有基老人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公益的本质——一种根植于人心深处、呼唤集体行动的情感联结与社会契约。有基慈善互助会的微信群不仅传递着捐款倡议,更编织起村民互助共济的信任纽带。而溱潼镇总结的“双向互动发力”“双向引导发力”等工作法,蒋垛镇对红色资源的深耕与转化,无不体现着基层治理者将自发善念转化为可持续制度力量的深沉思考。

姜堰的公益实践揭示了一条质朴而深刻的真理:真正的公益慈善,从来不是悲悯的俯视,而是基于平等与尊严的携手同行;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融入社会肌理的制度文明。当游有基老人颤巍巍的手点亮第一盏灯,当无数双手共同举起这光明之火,姜堰的天空已然繁星璀璨。

善行如灯,终成星河——这便是姜堰“三优”模式给予时代的温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