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20日

梅雨溽蒸中的三重修行

本文字数:1036

□兴姜之堰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梅雨季的潮湿阴郁不止笼罩着街巷与田野,更悄然渗入我们的身体深处。明代李时珍早有警示:“梅雨溽蒸,物易霉坏,人受其湿,未有不为病者。”

面对湿邪侵袭,传统养生开出三重防护之道:其一防伤脾,忌食生冷,多进山药、赤小豆等甘淡渗湿之品;其二防余寒,早晚添衣护膝,驱散附着关节的湿寒;其三防肝亢,切莫熬夜,揉压太冲穴以平抑上亢之阳气。梅雨季的祛湿养身之术,竟暗合着人生的深层哲理。

湿邪困脾如同生命淤堵。连绵梅雨如同生活里挥之不去的压力与焦虑,悄无声息地淤塞心灵的脉络,令人疲惫不堪。此时若不加节制地“贪食冷饮”——沉迷碎片娱乐、放纵负面情绪,无异于雪上加霜。恰如养生当择“甘淡渗湿”之物,人生亦需选择涵养心性的精神食粮。捧读一本经典,听一曲雅乐,练一页书法,皆为心灵的薏米赤豆,助我们疏通淤堵,复归清明心境。

关节畏寒恰似底线失守。潮湿环境中,风寒湿邪最易侵袭关节薄弱处。《仁斋直指方》强调:“风寒湿气侵入经络,致腰腿疼痛,步履艰辛。”人生防线何尝不是如此?梅雨季穿衣护膝的警示,提示我们在人生的关键节点更需守住底线。职场中的道德界限,情感中的尊严准则,健康管理的自律底线,恰如身体的重要关节,一旦失守,人生的“风寒顽疾”便会乘虚而入,导致整体状态溃退。

肝阳上亢犹如心火失控。初夏阳气骤升,易引肝火上炎,熬夜无异于火上浇油。现代医学证实,长期熬夜会扰乱内分泌系统,诱发焦虑抑郁。而每日揉压太冲穴的医嘱,恰如人生必要的情绪调节术。当我们感到怒火中烧时,深呼吸五次替代脱口而出的恶言;在焦虑蔓延之际,起身漫步片刻而非沉溺负面思绪。这些微小的调节如同按压自身的“太冲穴”,使躁动的心神重归安宁。

耐人寻味的是,气象记录中的“空梅”与“重梅”现象,恰如人生的无常写照。正如谚语所言:“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人生亦非恒定剧本,失意未必永久,顺境未必长久。那些农谚中蕴含的智慧——如“春水铺,夏水枯”揭示的因果定律,“行得春风,必有夏雨”暗含的付出必有回报——都在诉说生命的内在秩序。

当我们在雨季清晨推开窗户,看细雨浸润万物,不妨将这场自然洗礼视为生命的修行。养生三防不仅是护身法则,更是护心之道。

在梅雨缠绵的时节,养护脾胃即守护心灵沃土,防护关节即捍卫人生底线,平抑肝火即修炼内在平和。那些流传千年的农谚气象学,不只教我们预测风雨,更启示我们理解命运的起伏规律。且在这场年复一年的潮湿修行中,以养生之术,得养心之道,最终在无常雨季里修得一颗有常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