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20日

面部奇怪的环状红斑

本文字数:630

 

20岁学生孙某,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右侧下颌部出现环状红斑,表面覆有细薄鳞屑,曾外用抗生素药膏、糖皮质激素类药膏、抗真菌药膏等均无效,红斑边界逐渐扩展,伴蜜黄色结痂,其余部位也出现类似皮损,自觉灼痛和刺痛,无明显瘙痒,于是到区皮防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主诊医师询问病史,经光学显微镜检查,告诉他这是一种叫“环状蠕形螨病”的皮肤病。

蠕形螨又称为毛囊虫,正常人的皮肤上常有蠕形螨,蠕形螨属于小型永久性寄生虫,栖居于毛囊和皮脂腺内,一般不引起症状。当人体皮脂分泌增多及虫体繁殖增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之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虫的崩解刺激,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蠕形螨病一般存在2个发病高峰,成年早期和老年,前者皮脂分泌旺盛,后者免疫力下降。疾病初发时局部皮肤轻度潮红,以后红斑逐渐明显,在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脓疱、结痂、脱屑,好发于面部、头皮、胸背、外阴等处。

蠕形螨的诊断依赖光学显微镜,另外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组织病理检查也可以确诊。通常需要与累及面部或表现为环状皮损的皮肤病鉴别。如面癣:由皮肤癣菌感染所致,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脱屑,环状,真菌检查阳性;环状肉芽肿:慢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环状分布的丘疹或结节,向四周扩展,中心消退,无鳞屑;二期梅毒:可表现为丘疹、斑丘疹和丘疹鳞屑性损害,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

蠕形螨病的治疗,可使用伊维菌素、5%扑灭司林、甲硝唑、过氧苯甲酰、维A酸等药物,平时需要注意面部的清洁卫生,不共用毛巾、面盆等物品。

 

(姜堰区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