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20日
蓝章预审转红章
“签约即服务”为重点项目抢出黄金施工期
本文字数:732
本报讯(通讯员 李湘潭)截至目前,我区“签约即服务”前置机制已助力30多个重点项目平均节约前期用时30%以上。
为有效解决项目落地“最先一公里”问题,我区创新构建“签约即服务”前置机制,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多措并举推动签约项目快速开工建设。
“项目管家”帮办破除预期难点。项目签约后,第一时间由区发改委牵头,联合数据、自规、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骨干组建“预评估”团队,提供“多对一”联合指导服务,提前破除预期难点。“项目管家”化身“店小二”,从立项备案、规划选址、能评环评到施工许可等全链条审批手续如数家珍,为项目提供全程帮办、精准指导。三铁新能源储能设备项目签约后,服务团队提前介入,仅用8天便完成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所有材料,实现“拿地即发证、发证即开工”,项目开工时间较预期提前近3个月。
“三色预警”机制破解要素保障难题。项目签约伊始,“项目管家”即启动要素需求摸排,形成详细清单。对用地、用能、环评、资金等核心要素,实行“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绿色代表要素齐备,按计划推进;黄色提示存在潜在风险,需重点关注协调;红色则标志要素严重短缺,需区级层面高位调度、集中攻坚。精诚船用装备制造项目曾因线路迁改遇阻亮起“红灯”,区领导立即现场办公,多部门协同作战,1周内即制定最优迁改方案并落实资金,确保项目无障碍开工。
“容缺审批”压缩审批“空窗期”。我区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的重大项目,大胆推行“容缺审批”。在土地出让等法定手续办理期间,各审批部门提前介入,依据项目方承诺,对规划方案、施工图设计等进行实质性技术审查并出具审批意见、加盖蓝章,待法定手续完备后,迅速将预审结果转化为正式审批文件、转盖红章,有效压缩审批“空窗期”,为项目开工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