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20日
腌饥菜
本文字数:538
◆朱国明
每到腌菜时节,饥菜就会萦绕我的心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普遍缺吃少穿,春末夏初是青黄不接之时,许多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生存,人们就在上年冬天用胡萝卜缨腌饥菜,以便来年青黄不接时维持生活。
那年头我家人口多,又正值“儿荒年”。家里吃饭的人多,又只有爸妈到生产队做工,工分挣得少,口粮也就分得少。每到初夏都会揭不开锅来。穷有穷办法,饿有饿主意,父亲冬天就到集上去买百十斤胡萝卜,先把萝卜头儿摘下来做饭,再把萝卜缨儿放到铁锅里焯水,待到似熟非熟时捞出来冷却,随后往缸里放盐,接着把焯过水的萝卜缨儿放进去压紧,盖上盖子,这样饥菜就做好了。
第二年春末夏初大多数人家都会断粮,这时我家的饥菜就发挥作用了。父亲从咸菜缸里捞出饥菜在砧板上切碎,母亲煮一锅粯儿粥,碗里薄得照见人影的粯儿粥无法充饥,父亲就叫我们将饥菜拌到粯儿粥里。搅了饥菜的粯儿粥当然不好吃,但是能填饱肚子,能抵抗饥饿,能让人存活。全家人不被饿死就是父母当时的愿望。
1962年发大水,秋熟稻子减产,第二年严重缺粮,家家户户填不饱肚子。可是我家储备了饥菜,所有的人都扛过了那段苦日子。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没有人家腌饥菜了,年轻人也不知道饥菜是什么,可是每当家里用萝卜缨儿烧牛肉时,我就会想起饥菜,想起饥菜帮我们度过的艰难岁月。
链接:
2016年以前数字报
◎
《姜堰日报》泰州市姜堰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200364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