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4日

感恩“三春晖”,该怎样表达“寸草心”?

本文字数:783

□马靓颖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社交媒体会被对母亲的各式祝福“刷屏”。如何让母亲节过得更有意义、更具时代内涵?感恩“三春晖”,该怎样表达“寸草心”?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慈母手中线”这句诗不只是表达母子、母女之间的深厚感情,还承载家风传承和社会责任。从古至今,母亲的形象一直是连接家庭和国家的重要纽带。像孟母三迁,为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激励他保家卫国。这些故事都体现母亲在养育子女、传承家国情怀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地政府以“孟母文化节”弘扬孝道,将个人感恩升华为文化认同;倡导“共沐母爱光辉,涵养家国情怀”,提醒我们:母亲节不仅是小家的温情,更是对“祖国母亲”的致敬。这种文化自觉,让孝之道从人伦情感升华为文明传承的基石。

当下,有一种孝顺叫“朋友圈式孝顺”。母亲节,表面上热热闹闹,部分人在网络世界里大张旗鼓地表达对母亲的爱,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和母亲好好唠唠嗑。这种现象背后,是快节奏生活和网络社交对传统亲情沟通方式的冲击。不少人忙着工作、学习,被各种事务缠身,觉得在朋友圈发个祝福不费太多心思。这种便捷的方式却让亲情的表达多少变得有些“虚浮”,缺少真切的温度。

要仪式感,更要在日常细微处流淌爱的表达。丰子恺笔下的母亲“严肃中透慈爱”,胡适的母亲“关起门来训导”,史铁生的母亲“挡在秋叶前邀看菊花”……这些经典片段揭示母爱渗透日常的坚韧与隐忍,而孝心也应落地为具体行动。如老舍所言:“失了慈母便如瓶中之花,虽有色香却无根。”——与其在朋友圈点赞,不如陪母亲散步时放缓脚步,接过她手中的菜篮;与其转发母爱故事,不如听母亲讲讲年轻时未说完的梦想。

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母亲,要有时尚感,更要有“烟火气”。唯有将“羊羔跪乳”的感恩之心具象为烟火日常的照护行动,让德孝文化从口号变为生活肌理,才能让每一位母亲在岁月流转中感受到绵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