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09日
正月十一土山庙会
本文字数:1084
◆文/图 周金余
土山庙会一角
“土山正月逢十一,人山人海赶会集。下河敲冰浴跳神,碧霞宫里三霄谒。”这是清代白米的民间诗人留下的关于土山庙的诗作。
其实诗中的“跳神”就是蚂蚱,蚂蚱也叫蝗虫,此虫能飞善跳。新中国成立前常常闹蝗灾,那时的蝗虫多到遮天蔽日,遍地绿色转眼之间就会被一扫而光,庄稼颗粒无收的老百姓苦不堪言,遭遇蝗灾的乡村惨不忍睹。在蝗灾面前束手无策的老百姓,只好把它当作菩萨(称为跳跳菩萨)供奉起来,祈求消除灾害,保佑平安。土山的正月十一庙会迎奉的就是蚂蚱菩萨。
老百姓之所以供奉蚂蚱神,除了祈求蚂蚱菩萨大发善心外,还想从根本上消除蝗灾。老百姓认为,如果打湿了蚂蚱的翅膀,它就飞不起来,飞不起来就危害不到庄稼,因此土山北边的周姓族人在庙上供奉蚂蚱神像时总是不断地洒水,其目的就是想用水沾湿蚂蚱的翅膀,让它飞不起来。由于长期往神像上洒水,铂金免不了脱落,因此每年都要给神像妆金身。因为妆金身之前要洗净神像,所以就有了“下河敲冰浴跳神”之说。
土山东边的肖家(住在海安市曲塘镇李庄村)突发奇想:“我们村的碧霞宫(又称奶奶庙)供奉的云霄、碧霄、琼霄三位娘娘既是水神又是火神,有这三位菩萨的保佑,蚂蚱就逞不起威风了,一方百姓的平安也就有所着落了!”于是他就想把土山的跳跳菩萨请到碧霞宫去供奉和拜祭。可是土山只有一尊跳跳菩萨,两大家族都要供奉和拜祭,因此时常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由此引发的官司从扬州府一直打到京城,最后皇帝传下圣谕,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英烈王的忌日),由周家所在村的武庙将跳跳菩萨抬到肖家所在村的碧霞宫拜祭后再抬回,从此就形成了土山正月十一庙会。
土山正月十一庙会是泰州东乡每年最早的庙会,周边乡镇的百姓纷纷前来赶庙会——俗称“赶十一”。旧时的习俗是,十几个壮汉破开河里的冰盖,脱掉衣服跳入水中给木雕的跳跳菩萨洗澡。出于虔诚,哪怕是冻得浑身瑟瑟发抖也不喊冷。随后是八个壮汉在众人的簇拥下抬着跳跳菩萨沿街巡行,巡行队伍前面有清道队、马叉队、流星队、仪仗执事队、菩萨护卫队,后面跟着马灯队、龙灯队、各路神仙队等,再后面是烧香拜佛队,有的烧挂香,有的烧肉香,有的烧顶香,有的烧拜香。巡行队伍由土山的武庙向东行进,一路直奔碧霞宫,绵延数里。为了表示虔诚,肖氏家族组织迎神的队伍也相当可观。正月十一,赶庙会的、敬香的、拜佛的、经商的、唱戏的应有尽有,如此繁华景象一直绵延到正月底。
清代《古梅山房诗草》里面有一首诗是这样描绘正月十一土山庙会的:“海陵东去访遗踵,小小弹丸土一封。左邻江桥迎曲水,右依绿陇种孤松。云迷洞口神仙府,日落村墟野寺钟。元月古称名胜会,春和烟景上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