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9日

生活与灵药

本文字数:1312

殷蓉  凤凰园小学

 

我喜欢看点儿书,尤其是一些闲书。

上个月从学校阅览室借了本《史铁生精选集》,还在南京淘了本5块钱的《文学大家谈》,就这样两本都在看着。

借《史铁生精选集》是为了买《病隙碎笔》做准备的。很久之前就觉得一定要看看这本书,网友形容它“不需要明白写了什么,就像竹篮打水一场空,看似没有收获,心灵却受到洗礼”。但我还是想稍微看明白点,所以读了读《史铁生精选集》,就当是做点课前功课吧。这本书大部分都是小说,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一篇冷门小说——《插队的故事》。它算是对插队这一历史事件最质朴的还原,读多了其他“知青岁月”的故事,你甚至感觉这100多页的文字有点无聊,怎么就没有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尽是絮絮叨叨——一帮在清平湾的北京青年学烧饭、劳动、讨论苏联解体?

可是,越是平常,我越想一直往下读,因为穿插在故事中的陕北平原上明娃一家、白老汉和留小儿祖孙俩、随随和碧莲、怀月儿……这些微小的人物,他们却是如此鲜活;飘扬在黄土高原上的山歌是那么婉转。知青也好,老乡也罢,那些经历苦寒岁月却不屈的形象都让我感动。这个故事没有高唱赞歌,只有真实的描述。小说的最后“女县长陪我们一起去清平湾,她说这地方如果连着几年遭灾,老乡们的日子还是不好过”。读罢,我深吸一口气,恍惚它不像一个故事,更是真实的可以触摸。

掩上书本,我的心里感动满溢。有人说:“历史常常有趣,先定的目标没达到,却有了意外的收获。”生活也是这样吗?我经常会问自己:有意义吗?答案有时是不知道,更多的是自我解嘲般地说没有。可是,我还是在继续着——忙碌。

《文学大家谈》就是收录了十位名家谈文学人生的演讲,内容有的轻松、有的认真、有的尖锐,作家们的个人风格很强烈。读到余华的那一天也是个周五晚上,我因为那段时间是自己一个人带俩孩子,又因为姑娘被老师“告状”了许多问题而心情很烦躁。余华用文字告诉我: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其实它都能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健康起来。就这一句话,我一边读着,一边想着。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可能都有很多委屈,有很多痛苦,很多不高兴,甚至有很多不满,很多愤怒。而阅读文学作品,它能让一个人发泄,就是把你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情感放在某一个人身上,你为他的命运哭,为他的命运笑,为他的命运惋惜,为他的命运高兴。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发泄一下,能够让自己变得平静一点,然后再去面对新的一天。很多道理我们都懂,说白了就是转移一下注意力,情绪需要一个宣泄。但是能立即感知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及时止损的能有几人?在我需要的时候,这一句话就像一句劝慰,来得那么刚刚好。

前天晚上我读到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台湾作家侯文勇在《做自己人生的主角》演讲中总结:你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只是现在还看不到,但只要你相信自己的热情,不断地努力,有一天,这些都会串联起来。对我来说,它更像一句安慰——你知道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可是仍然需要。

日复一日的生活冗长而琐碎,它常常让我身心疲惫。而文字是麻药,也是解药,常常能平复,有时甚至是治愈它。就像史铁生插队故事中描述的无数个夜晚:千沟万壑都浸在月光里,像一张宽大无比的牛皮纸揉皱了,又铺展开。寂静的星辰挨着寂静的峰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