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13日
舍身掩护战友的民兵班长王兆银
本文字数:1355
◆潘福平
1946年,苏中“七战七捷”的硝烟刚散去,华中野战军就开始北上,国民党反动势力迅速填补了这片土地的权力真空,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饱经沧桑的泰县(泰州市姜堰区的前身)。
5月25日,中共苏中地委书记钟民召开县委书记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随后一场变革土地制度的伟大运动在姜堰拉开帷幕。6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悍然发动全面进攻,地主和反动乡保长纷纷组织“还乡团”,建立反动武装和乡保政权并修筑工事,对解放区进行清乡扫荡,我党许多基层干部及其家属惨遭杀害。中共泰县县委、县政府机关虽然转移到通扬河以南的农村,然而“五四”土改并未停滞,革命干群躲在青纱帐里核算账目,按照“中间不动两头平”的政策,将地主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
1946年农历七月初的一天,姜北游击中队和楝树村基干民兵班长王兆银带领的十几名民兵在溱潼对国民党还乡团展开了激烈的反扫荡战斗,战斗结束后,他们一行数人来到张家舍的龙须庵休整。想不到行踪被一个叛徒泄露给盘踞在溱潼湖北口的国民党反动派。
得到消息的国民党反动派如获至宝,迅速调动还乡团,并且配备了机枪、火炮等重武器,气势汹汹地扑向龙须庵。游击中队的领导分析了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后当机立断,决定冲出龙须庵,向王家舍方向撤退。队员们一边还击一边南撤,队伍顺利通过了王家舍北河。为了阻止敌人的追击,队员们把木桥中间的桥板拆除了,并将其扔入河中。气急败坏的还乡团一边命令士兵下河泅渡,一边将机枪架在桥头,向南撤的游击队员疯狂扫射。
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王兆银心急如焚,他向中队长大声喊道:“队长,你们先撤,我留下来阻击敌人,掩护你们!”说完他就毫不犹豫地端起从敌人手中缴获过来的长枪向敌群猛烈射击,眼神中透露着坚定与无畏。楝树村的十几个基干民兵也按照中队长的命令留在王家舍河南岸,顽强地阻击敌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三四个小时,战士们凭借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顽强不屈的意志奋勇抵抗。然而敌人的兵力和火力都占据绝对优势,王兆银等人渐渐陷入寡不敌众的困境。
沉着冷静的王兆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迅速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命令包括夏宝银在内的十几位队员迅速南撤,自己则承担掩护战友撤退的重任。王兆银孤身一人端起武器,与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射出的每一颗子弹都饱含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敌人越来越近,王兆银毫不畏惧,他在水稻田里边打边撤,巧妙地利用地形,时而卧倒,时而匍匐前进。这时敌人的一挺机枪吐出了罪恶的火舌,密集的子弹如雨点一般向他射来,后来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屁股,巨大的冲击力使他摔倒在稻田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还击,挣扎着起身战斗,然而敌人的子弹如同恶魔般无情,一连串地击中了他的身体,王兆银顿时鲜血如泉涌一般喷出,再次倒入稻田,鲜血染红了这片生他养他的褐色土地。
王兆银壮烈牺牲在王家舍的稻田里,他用年轻的生命为游击连的安全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的哥哥第二天才得知噩耗,悲痛欲绝地撑船来到这片稻田,为弟弟收敛遗体。游击连的领导对王兆银的英勇牺牲深感悲痛和惋惜,连忙派人买了一口棺材厚葬烈士。
王兆银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不顾个人安危、舍身掩护革命同志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楝树村和周边地区的人们心中,他的革命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后来人为国家的繁荣兴盛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