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7日
从“课间15分钟”看江苏教育强省新图景
本文字数:784
□顾盛杉
在一所小学的走廊里,同学们玩跳格子游戏,这是他们课间10分钟的固定节目。这个看似平常的场景,即将随着江苏省“2·15专项行动”的实施发生质的改变。当2025年春季学期的钟声敲响,江苏大地上的每间教室都将见证课间15分钟的蝶变。这个被重新定义的课间,正悄然开启教育强省建设的新维度。
江苏此次教育改革最显著的特征,是对教育时空的解构与重构。将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看似简单的数字调整,实则是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这种时间管理的革新背后,是教育理念从效率优先到生命本位的转向。过去“课间静校”的非常态化管理,本质上是将学生视为知识容器而非完整生命个体。当孩子们在走廊里追逐嬉戏的笑声重新响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教育生态的修复,更是对生命成长规律的敬畏。
“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的硬性规定,将江苏推向体教融合的前沿阵地。这个看似激进的数字实则经过精密测算:教育部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江苏省中小学生日均体育活动时间长期徘徊在45分钟左右,与WHO建议的60分钟存在显著差距。体育课程的提质增量正在重塑教育基因。这种教育智慧的创新,让体育真正成为人格塑造的熔炉。
教育时空的重新配置,打开五育融合的无限可能。将传统课间操升级为“文化课间”,学生在武术操中感受传统美学、在韵律操中体验音乐节奏。这种跨学科的场景化学习,使美育、体育、劳育自然交融。更值得关注的是,自由活动时间催生的非正式学习:“走廊棋局”自发形成博弈思维工作坊。这种自组织学习生态正是创新素养的天然孵化器。家校社协同机制的建立,也突破校园的物理边界。
当15分钟的课间成为教育强省建设的微观切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时间数字的变化,更是教育哲学的重构。这种改变正在书写新的教育方程式:在奔跑跳跃中强健的体魄,在自由交流中舒展的心灵,在自主探索中觉醒的智慧。这或许就是教育现代化应有之义——让每个生命在合适的节奏里自然生长,让民族复兴的基石在欢笑声中愈发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