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27日

“民生账本”里的“干”字分量

本文字数:1342

本报通讯员 叶梅 记者 段中富 鲍连华 卫婉倩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农民收入增长了吗?小小“民生账本”一清二楚。1月20日,当记者走进顾高镇张庄村村部,正好赶上村里为村民“扎账”。

村党总支书记王余伯与1组村民宋祯龙算账:“你看,这一年你在羊肚菌种植基地搭大棚、装卸货、采摘……收入还是不错的,一共是一万六千七百元。这是去年最后一笔账,一千六百元,你签个字,到财务处领。”宋祯龙拿着“清单”乐得合不拢嘴。

和宋祯龙一样,张庄村30多名村民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份子”。以前,张庄村因村集体经济薄弱被列为“软弱涣散村”,现在终于摘掉了这顶“穷帽子”。说起这事儿,王余伯一吐为快。原先村里一没产业、二没增收途径,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一直在低谷徘徊。去年上半年,村里通过盘活沉睡多年的老厂房,引进外地能人,致力打造苏中最大的羊肚菌培植基地,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里还改造低洼田、利用边角地种植特色农产品,全村12个村民小组470户农户每户增加收入7000元以上。村集体也从中获利,这一年村收入达到103.82万元,比上年增长87.27%,挤进全镇村集体收入百万元之列。“目前,羊肚菌订单已排到今年底,集体增收、农民增收有望继续突破。”王余伯语气十分坚定,脸上洋溢着新期许。

在顾高镇村采访中,记者听当地人讲得最多的一句话,那就是领着干、合伙干、加油干。一个“干”字成了全镇干部群众口中的高频“热词”。

在顾高镇顾高村,记者与到村部“扎账”的16组村民蔡凤英聊起了家常。“不算其他收入,每个月在顾之家上班能有多少收入?”“一个月1500元。”“上班时长呢?”“一天八小时。”“是按月发薪水吗?”“不,不,每个季度扎一次账,一扎账,钱就到手了。”

蔡凤英属于村里因病返贫户,被村里安排在物业公司上班,才有了固定收入。如今顾高村,像蔡凤英家一样遭遇不幸的近50名村民全部进了物业公司。原来的顾高村没有一家实体,2022年,村“两委”班子自筹资金近60万元,办起了顾之家物业公司,2023年上争资金60万元,购买扫地车、垃圾清运车、打捞船等设施设备,扩展业务范围,承担全镇10个村的道路打扫、沟河打捞、工业园区垃圾清理等保洁工作。

顾高村党委书记顾银军介绍,就这个产业一年集体纯收入在100万元以上,常年用工230名以上,每天人均收入60元,现在还添置了硬件设施,减轻了劳动强度。正在“扎账”的顾高村20组村民宋存凤拉着记者的手说:“村干部领着大伙儿干,我们也有了奔头,跟着干,手头不紧了。”她还告诉记者,一个月1800元,全年是个不小的数目。

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实体,合伙开启幸福之旅。顾高镇申俞村引进能人办起蝴蝶兰种植基地,村里入股,村民成了股民。村里还盘活一闲置厂房,成立江苏泰州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7组村民薛爱华在公司上班,年薪3万多元。村党总支书记申桂龙算了一笔账,去年村集体总收入140.13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

在顾高镇夏庄村,村党总支书记薛云亮告诉记者,去年村里总收入115万元。今年,该村正在建设大型屠宰场,预计全年宰羊15万只、宰牛1万头,加上原先的增收项目,今年村集体、农民增收准能打个翻身仗。

顾高镇10个村围绕一个“干”字,让集体家底厚了、村民口袋鼓了。据统计,去年全镇10个村总收入1352万元,比上年增长33.3%。顾高镇党委书记成猛兴奋地告诉记者:“新年镇里将出台更有力度的政策,以产业拉动、项目驱动、能人带动,再打一场增收攻坚战,力争今年‘两个收入’实现稳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