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10日

尽志无悔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本文字数:900

张语晗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高三(8)班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贤以笔墨记录心路,启迪后人。

王荆公游华阳涧,悟出了世之奇观“非有志者不能至”,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道理。

简短数语,如晨钟暮鼓,振聋发聩,让我意识到,在人生的旅途中,“志”固然是引领我们前行的灯塔,而能否达到心中的彼岸,还需考量“力”与“物”的配合。

“志”,是梦想的起点,是心灵的指南针。它驱使我们不断前行,勇于探索未知。正如三国时期的刘备,虽出身卑微,却胸怀大志,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何尝不是告诉我们,有了坚定的志向,便能激发无限的潜能,帮助我们跨越重重困难。

然而,仅仅有“志”是不够的,它还需借助“力”的支撑。这里的“力”,既包括个人的能力、毅力,也包括外界的帮助与支持。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若非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与信任,恐怕也难以一展抱负,成就一番伟业。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与努力并存的典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力”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重要性。

再者,“物”也是不可忽视的外部条件。它可能是时代的机遇,也可能是资源的配置。在三国鼎立的局势下,曹操能够一统北方,离不开他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更离不开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物资储备。这也正是说明,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把握时机,同样至关重要。

然而,人的一生,“志”“力”“物”三者却是难全,但只要尽志,便可无悔。

矢志不移有所成就,奋斗终生未得成果,都是一种壮美。

正如荀彧,一生忠于大汉,愿为汉臣,尽心尽力辅佐自己认定的主公,可谓是为之竭忠尽志,然而那时遍地猩云,满街狼犬,终其一生也未能达成所志,但他为之奋斗了,尽志了,纵然没有成果,仍是无悔。

不是所有的梦都能够实现,只要奋斗了,就可以无悔。

回看三国时期那些英雄豪杰,他们或成或败,但那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事业的不懈奋斗,仍然无比动人。且莫论成败,这份“尽志”便足以跨越历史的长河,叩动今人的心房。

《游褒禅山记》不仅仅是对一次未竟之旅的释怀,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阐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无法达成每一个梦想,但莫管外部条件如何,我自尽志,我必无悔。

指导老师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