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1月12日

恩师领我走邮路

本文字数:1145

◆陆劲松

 

1984年泰县邮电局招收投递员,当年10月我通过了考试、政审和体检,顺利进入娄庄邮电支局,被安排在张德生师傅身边学徒。

娄庄支局分为三个段道,我和张师傅在一段道投递报刊、信件、汇款单和电报。早上7点钟从支局出发,投递街上的店铺以及娄东村、团结村、兴胜村、东阳村、三烈村的邮件,下午3点钟之前回局交班。投递工作看似简单轻松,其实要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并不容易。最难的是冬天,乡间小路上化冻的烂泥会粘在自行车的护泥板上,让你来不得去不得,只能把它扛在肩上,张师傅领着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前行。

段道上设有多个考核点,每个考核点都有带编号的考核章。固定考核章必须先用封包裹的腊绳穿过考核章和考核点窗户的洋圆,后把腊绳做成牛绳扣,再用夹钳和铅团封牢在窗户上。他人代收邮件是盖不到考核章的,投递排单上盖不到考核章且没有合理的原因,考核就会受到影响。张师傅发现我对此有抵触情绪,就语重心长地说:“穿上邮电标志服、骑上绿色自行车、跨上绿色送汇包就是邮政人。”

一天我将数封挂号信投交某单位收发室,由于跟收发员较熟,就没有验视和点交,归班复核“投递邮件清单”时发现有一封没有签收,于是连忙找收发员补签,可是对方不同意,说是未收到该挂号信。慌了神的我只好向张师傅求救。张师傅不慌不忙地说:“你看看放挂号邮件的讲义夹中有没有、投递工作台的抽屉里有没有、工作台的地面有没有,如果都没有就再跑一趟接收单位,跟收发员一起回忆签收经过,并让收发员拿出接收的全部邮件清查。”我赶紧按照他说的方法寻找,好在在接受单位的一堆信件中找到了,原来它与上面的信粘在一起。就在我暗自庆幸时,张师傅当着投递间所有人的面劈头盖脸地说:“要是这封挂号信丢失了,你就可以收拾私人物品回家种地!”

1986年7月的一天,一封来自姜堰农业银行的挂号信分到了娄庄支局,收件人为江苏省刚锋散热件公司的刘刚锋。我判断里面装的是对方急需的银行对账单,可是收件人地址不详,无法投递。这时我想起张师傅的教导:“要维护好邮电信誉,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不行的。”于是决定利用休息时间去娄庄乡工业园区查找,可是一连几天都无功而返。后来到乡工业公司找到了收件人的电话号码,并得知他的公司已经迁到东台县溱东镇。虽然东台和姜堰相邻,但是通过正常邮班经转至少要3天,我便利用休息时间前往溱东镇把信件送给收件人。我冒着酷暑跑几十里路送信的做法感动刘刚锋,他专门写了表扬信,陈同兴局长随后批示人事部门发给我100元奖金。

1985年1月张师傅升任沈高邮电支局支局长,我开始“单干”。1987年10月我转为省邮电农话集体人员,随后又被调到洪林邮政支局从事营业工作。虽然张师傅不在身边,但是他的教诲时时在我耳边响起。“要想做好邮递员,就必须头一伸脚一蹬,好像乌龟扒柴根。”恩师张德生的教诲一直激励我把满腔热情洒向脚下的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