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02日
天目山街道实行镇级河道河坡全域流转,提升河道管护质效
长效管护“火”上去 区域治水“潮”起来
本文字数:886
本报讯(通讯员 邓雪)天目山街道大力实施河道“三清一提升”行动,截至发稿,投入51条保洁船,动用人力200人次,整治完成河道“三乱”38处,清理水面142公顷,打捞水葫芦200吨。
天目山街道以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河道、幸福河湖行动为抓手,开辟“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的治水路径,逐步走出一条统筹推进农村生态幸福河道建设、水生态修复、河道长效管护的新路子,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村生态幸福河道,持续改善农村水环境,不断提升农村水利保障能力水平。
注重政府主导,行政推动有力。该街道高度重视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出台《天目山街道“十四五”镇、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天目山街道2024—2026年幸福河湖建设方案》等文件,明确各社区是农村水环境治理的牵头部门和责任主体,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成生态河道、幸福河湖全覆盖,特别将淤积比较严重、水质比较差尤其是黑臭现象严重、水流不畅且坝头坝埂较多、群众对河道疏浚需求迫切和未达标的省考以上断面所在河道全面纳入“十四五”计划,优先实施疏浚整治。
注重区域治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该街道按照“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的治水思路,以控源截污为前提,以水系贯通为基础,加快农村地区拆坝建桥并打通断头河,探索实施农村活水调度新路径。区域治水试点运行成效明显,一大批农村河道实现水系连通、水体畅活,有效解决了过去农村河道“有河河不畅,有水水不流”的问题。该街道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大力实施土地平整力度,按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实施沟河疏浚、水环境整治、河坡护理、道路与河道绿化工程,有力有效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注重探索创新,长效管护到位。围绕“河道通畅、水体清澈、岸坡绿化、景色优美、长效管护”的目标,该街道区、镇河道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机械化保洁机制,村级河道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不断提升农村河道保洁的专业化、精细化、机械化水平,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示范河道典型;通过示范推进、引领带动、总结推广,逐步提高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