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24日

宦小琪:九年“蛭”富路 沃洋成金库

本文字数:578

本报讯(记者 王苏闽 实习生 王莉鑫)7月19日一大早,记者在溱潼镇河横村沃洋水产品养殖场看到,一排排养殖水池前工作人员给水蛭投喂新鲜螺蛳。

年仅32岁的宦小琪是这处水蛭养殖场的“元老”。2015年,数学系毕业的他萌生养殖水蛭的想法,便跟随父亲学习,积累养殖经验。第一年产量较为可观,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刚开始学习养殖水蛭的时候,我无法及时做好水蛭的疾病防护,也难以把握饵料投喂的时间点,后来跟着父亲去学、去做,慢慢了解养殖水蛭的全过程,这一做便是9年。”他回忆道,“我每天早晚实时监测水蛭的饵料投喂、换水洒药等,以确保其生长良好。”

经过多年养殖经验的积累,沃洋水产品养殖场如今在水蛭的选种、孵化、幼苗培育、成品养殖及销售渠道方面已形成完整链条,在水质调节、饲料喂养、预防疾病等方面也颇有研究。宦小琪告诉记者:“水蛭干燥全体可作中药,我养殖的品种为宽体金线蛭,具有破淤消肿、消炎解毒等功效,基本供应以岭药业、友博药业、步长药业等药厂。”

据了解,沃洋水产品养殖场目前水蛭养殖规模约200亩,年产值300万元左右。两种养殖模式各具优势,“刀刮布”模式更方便人工管控和饵料的投喂;“水泥池”模式则密度小,有利于控制成本、预防自然灾害、降低病发率。

“今后,我们准备养殖一定体量的大闸蟹,通过大闸蟹的有机水来反哺水蛭,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争取走出一条别样的致富之路。”沃洋水产品养殖场负责人宦小琪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