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17日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探索与思考

——以姜堰区为例

本文字数:2348

◆郝宇阳

 

电动自行车作为我区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便捷性和经济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随着电动自行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其背后潜藏的生产、销售、使用、管理等各环节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年初南京市某小区那起严重的火灾事故,再次将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思。

电池违规生产、车辆违法改装、用户违规充电、乱停乱放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充电过程中因不合理的充电行为引发的公共事故不胜枚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这充分暴露出社会治理中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存在的诸多漏洞。就我区而言,前几年中天二村就因居民私拉乱接电动自行车充电线路而发生了一场小型火灾,导致5辆电动车被烧毁,20多辆电动车被烧烤变型。

电动车安全隐患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产品质量生产不合格。最近国家市监局发布了最新的电动自行车质量抽检结果,124批次产品,合格率大约为79.03%。电动自行车起火主要是电池原因,目前市场上在使用的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相对来说锂电池更容易起火,锂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充电电流过大充电时间过长或发生短路等异常情况,可能会引起电池内部温度升高,甚至导致起火或爆炸。相比之下,铅酸电池的起火性较低,其内部结构比锂电池简单,内部材料主要是硫酸和铅板,都是比较稳定且不易燃的材料。然而,铅酸电池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或过度充电时,也有可能引起起火爆炸。因此,用户在购买改装蓄电池、劣质电池、非正规充电器、正规但不匹配电池的充电器等较容易自燃产品,极易在后续使用中引发自燃事故。二是用户安全操作意识不强。我区部分居民对于电动车安全使用的意识薄弱,有的车主为了充电方便,车辆入户、飞线充电、私接电线,这极易引起电路故障,从而引发火灾。很多车主充电都在夜晚,次日早上才拔下电源,连续充电时间长,导致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无人知晓,延误救火最佳时机。三是小区物业监督管理不到位。一方面我区很多老小区在前期规划设计时并未设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区域,使得用户为了满足充电需求不得不选择入户或飞线充电,导致部分居民不得不选择停放在本禁停的地面架空层、推车上楼充电、私自外接电源;另一方面,物业公司在电动自行车充电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措施,巡查不及时,劝阻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停放与充电,看似是个小事,实则是件民生大事,只有政府职能部门、物业公司、车主等社会各界形成多方合力,才能共同为电动自行车使用上一把“安全锁”,最大限度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加强生产源头环节安全监管。加强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指导督促严格按照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生产。指导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严格落实国家制定的电动自行车及电池相关的产业政策,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根据国家要求指导符合条件的优质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进入国家目录,推动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企业无证生产、超出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生产、不按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生产等行为,避免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车辆流入市场。

二是加强流通销售环节安全监管。加强销售环节执法检查,严厉查处无照销售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产品行为;依法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及配件产品电子商务领域、销售门店等销售主体监管,把好“线上、线下”产品销售质量关。加强快递行业监督管理,禁止寄递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深入开展销售环节非法改装拼装电动自行车整治,依法查处拆除电动自行车限速器以及外设蓄电池托架、更换大功率蓄电池等违法违规擅自改装拼装关键性组件等行为。强化产品质量管控,严格流通领域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定期组织抽查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压实生产单位和销售者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建立良好的销售体系及售后服务保障机制。

三是加强使用管理环节安全监管。推动新建社区建设非机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停车架、充电桩等设施;具备条件的社会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并做好消防安全管理。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城镇老旧小区结合小区改造等工作,加快完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督促各邮政快递企业站点配备集中安全充电设施。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聚焦高层建筑这一重点区域,例如,我区消防救援大队就经常突击检查嘉中名苑、德驰金郡等高层小区,针对电动自行车是否占用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电动车停放间是否独立设置并符合相应技术要求,是否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接乱接电线、插座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等违法行为进行检查。推进科技手段应用,推广安装电梯AI识别阻车系统,杜绝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在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推广安装简易喷淋设施。指导督促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单位加强充电设施安全检测和维护管理。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文明出行公益宣传,例如,我区天目山街道就曾组织居民观看电动自行车管理的警示教育片,还邀请交警部门现身说法,讲述发生在本辖区的安全事故,以身边事、身边人为经验教训,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此外,还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筑“传统阵地与新兴媒介”相融合的立体宣传矩阵,充分利用LED屏、大型广告牌、社区喇叭、网格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安全防范相关知识宣讲,普及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和安全常识,推送充电设施布局及建设动态、政策法规解读,定期曝光违法违规生产、销售、改装、使用电动自行车等行为,让公众知道电动自行车火灾、交通等事故风险及危害,不断增强电动自行车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引导形成安全购买使用电动自行车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