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6月12日

回忆我们的裸婚

本文字数:781

◆薛宜之

 

我在1961年结婚。那时我是泰州城郊的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双方只有父亲一人当普通工人,经济十分拮据。谈婚论嫁时双方父母通情达理,约定男方不提陪嫁,女方不要彩礼,因此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裸婚。

我和女友刚刚工作,工资不多,除去起码的生活费,还要交钱给父母补贴家用,根本没有积蓄。我向学校借了5元钱,给女友扯布做了一身加褂加裤,衣服做成后她比试了几遍,对“婚服”很满意。

结婚那天清晨,我和女友沿着农村小路步行四十多里来到县城,在县城等了三四个小时才乘上回老家的汽车。

喜酒只有一桌,我的父母和几个亲戚喝的是食用酒精配制的“水酒”,桌上只有两三个荤菜,说白了就是“素打滚”。我和女友向长辈敬酒,他们祝福我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父母和妹妹是租房合住的,很小,我们住不进去。幸好邻居王老太借给我们一间有床铺的空房,我们就在这间房屋里度过新婚之夜。

虽然没有婚纱礼服,没有美味佳肴,没有洞房花烛,但是我们的婚礼洋溢着快乐和祥和。

在老家度过几天喜庆的日子我们就回单位上班,给同事每人发了4块喜糖。

妻子住进了我所在学校分配的宿舍,一只木箱和基本的生活用品是我们自己的,板床、桌子、凳子、洗脸架子等都是公家的。

我们在艰苦的日子里起步,同心协力,奋发图强,敬业爱岗,积极进取。由于我们工作成绩突出,后来都从农村调到县城。

在县城,妻子多次获评标兵和“三八”红旗手。我在教学教研方面积累了不少见解,在全国40多个报刊发表了400多篇文章,还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撰稿人,并且在全国性的征文中10多次获奖。作为知名教师和中学高级职称教师,我一直干到73岁才告别讲台。

我们身教言传,精心培育儿孙:儿子入了党,跻身扬州市劳模行列;孙子到国外留学之后进入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并且荣任外企的中方代表。

而今我们已经进入福寿双全的钻石婚。我们的裸婚并不被许多人看好,但是它能激励人自立自强,促使人经受锻炼和考验,引领人走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