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13日
少说不能办 多说怎么办
郭岁俊
本文字数:692
编者按 一滴滴水汇成浩瀚的江河,一棵棵树构成茂密的森林,一块块磁影响着整个磁场的走向。营商环境如同江河、森林、磁场,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言行举止、工作态度、服务精神无不影响着这个环境的氛围和活力。即日起,本报推出《漫“话”营商》系列评论,通俗易懂地讲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理念,引导受众关注并理解优化营商环境不仅关乎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作为,更关乎每个人、每家企业的参与和贡献。合力优化营商环境之时,必是“活力堰商”涌动之日。
门好进脸好看,遇到问题了,客客气气说一句“照章办事,不能办”,看似依法依规,实则作风不实,本质上就是不担当、不作为。面对满怀期盼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职能部门经办人员必须“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
“少说不能办”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担当精神。很多“不能办”的事或许可以依法依规画上句号,但我们在回复“不能办”的时候必须检视一下是否存在对上级政策理解不透彻、执行机械化的问题;必须从促进姜堰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作出“应不应办”的价值判断。只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去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才能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变“不能办”为“帮你办”。
“多说怎么办”提倡了一种积极的工作作风。它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仅要敢于担当,更要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能空喊口号,要体现在为企业、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决一个难题,排除一处“梗阻”,填补的是营商环境的缺口,增加的是企业、群众的信任。
不为“办不成”找理由,多为“怎么办”想办法,我们相信,企业和群众一定会在姜堰拥有更多获得感,一定会生发更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