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05日
区实小城南校区:特色劳动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 鲁敏 通讯员 江雯 丁奕
本文字数:1867

白露节气,全国政协委员、实小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和该校领导带领学生在“晒秋园”摘花生、品花生、议花生,享受劳动丰收的快乐。 丁奕 摄
日前,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江苏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名单,全省共65所学校榜上有名,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名列其中。
2012年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陆续将学校的一块荒地开辟成如今近2000平方米的“快乐农场”,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新时代少年为目标组织劳动课程实践,以项目化研究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以生长币评价体系促进“五育融合”,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质的小农场生态课程体系,实现了劳动育人的目标。
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副校长陆徐艳介绍说,我校主要从研发劳动课程,确定劳动教育内容、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劳动课程形式、拓展劳动课程资源、创新评价方式,推动综合素养评价等方面积极推动劳动教育。
该校把国家课程校本化,以小农场为课程基地,全校26个班,每班认领1块田,将各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形成了劳动教育、融合跨学科主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快乐农场”校本课程体系。“快乐农场”生产劳动课程包含农耕文化、快乐种植、科学探究、田园说写诵、创意刻绘烙五大板块。该校以农业生产劳动任务群为劳动教育切入点上好劳动课,让学生循着传统农事节气规律,全程参与植物生长完整过程的管理,浸种、移栽、浇水、除草、施肥、收获、出售,在劳动实践中,孩子们当“小小农民”,学“农家本领”,品“农家风味”。如每种农作物发芽时,学校都举行“名苗有主”认领活动,一些发芽晚、长势不好的幼苗经常无人认领时,教师会通过主动认领的方式引导学生呵护弱小。每年农作物成熟时,让学生享受收获的同时,都会通过回顾农作物经历严寒酷暑、风吹雨打以及杂草、害虫侵袭的生长历程,引导学生明白困境、磨难、挫折等是生命成长的宝贵财富。
与此同时,学校还组建“农场活动”开发团队,在分析农作物生长规律、学生年龄特点等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科技素养、财经素养等为目标,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丰富劳动课程形式,让学生根据农作物的产量“比收成”,明白科学种植、悉心呵护的重要性;通过卖农作物所得的收入“比收益”,懂得遵守规则、公平竞争、买卖灵活;从知识、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比收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智慧行动。如在萝卜收获后,不少学生为实现收益最大化,主动设计海报、了解市场行情、撰写营销方案等;学校举行“桂花节”系列活动,让学生围绕桂花赏、绘、摄、写、诵;举行“山芋美食节”,让师生共同挖山芋、煮山芋、烤山芋,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学生劳动着、学习着、创造着,收获着劳动的乐趣和知识的迁移。
学校积极探索建构“五育融合”的生长币积极评价体系,用生长币形式创新劳动教育评价,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向上的自信和动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例如学生参与一次农田的劳动或农田的管理,可获得一枚生长币奖励;班级的农田被学校评为月度“最具生长活力田”,该班每名学生可获得一枚生长币奖励;农作物成熟后进行拍卖,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生长币。此外,学校还借助“云上生长榜”平台,通过“每周劳动之星”“月度劳动达人”“年度劳动榜样”等评选活动,让班级之间、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评选同伴奖、共同体奖、协作奖等,结伴而上劳动光荣榜,凡是获奖或上榜的学生,均可获得相应数量的生长币。学生用生长币可以买到快乐农场里出产的烤山芋、烤玉米、冰糖葫芦等,还可以在学校跳蚤市场淘到自己喜欢的书和文具。达到一定数量的生长币,还可以兑现个人微心愿,如当光荣升旗手、体验大队委值日、得到校长签名童书、邀请父母到校为自己颁奖、拥有弹性作业裁量权等。“劳动→获得生长币→升级生长章→兑换微心愿→劳动→获得生长币→兑换微心愿……”,如此循环往复,充分发挥了生长币评价的作用,实现了以劳动课程为载体、以农场为平台、以生长币评价为保障的小农场生态课程劳动教育新样态,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育美,以劳健体,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该校在劳动教育方面收获满满。2023年3月,学校在泰州市劳动教育现场会上作了题为《深耕劳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的经验分享;2023年5月,学校以《“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的创新实践研究》为题的省课题成功结题;以《“家校社共育”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为题的泰州市重点课题目前在研;《小农场,大课程》获评泰州市劳动教育案例一等奖;学校自主汇编了《“手指上的德育”农事课程图文集》《劳动教育案例、论文集》《家校社协同创新劳动教育成果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