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20日

区自规分局把古树名木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作落地落实

让更多“绿色古董”享受“老有所养”

本文字数:1180

本报讯(记者 段中富 鲍连华)11月14日,大伦镇土山村抢救和复壮两株被称为“夫妻银杏树”的工程开工。

“这两株银杏树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8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其‘大肚’为我国目前有资料记载的任何一株古银杏树所不能及。今夏由于雨水过多,水土流失,其中一株出现了树干致腐现象,如不及时抢救和复壮,这个‘绿色古董’极有可能离我们而去。”土山村党总支书记陈思聪说。

据相关部门介绍,此项抢救和复壮工程,省林科院专家通过实地查看和分析,编制了抢救和复壮具体方案,预计工程耗资10万元。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它不仅具有自然生态方面的价值,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更是活着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是一座现代发展之城的“绿色古董”。

近年来,区自规分局多措并举,把古树名木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作落地落实,让古树名木在发展之城“安心养老”,更让古树名木成为浸润发展之城历史的“绿色”印记。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有一个专业团队保护复壮,在见证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为居民留住美好的乡愁记忆。

顾高镇野庄村有株千年古黄连木,高14.8米,胸径109.8厘米,冠幅11米,是省内少见的高龄黄连木古树。由于树体老化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这株古黄连木长势有所衰败。

2021年6月,区自规分局与省林科院联姻,成立专门复壮团队,相继3次分别从清腐防腐、支架改造、周围生长环境改善、病虫害防治以及其他辅助措施等方面开展保护复壮工作。如今,古黄连木已焕发生机,在专业团队呵护下实现“老有所养”。

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区自规分局出台《姜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为每株古树名木办理“身份证”、建立电子档案。“扫描‘身份证’上的二维码,手机界面上会跳转出古树名木的电子档案。树高、树径、品种、年限、位置、经纬度等全方位信息一览无余。”区自规分局林业和矿产科科长章霞说,实行身份化识别管理,能够及时对古树名木生态环境、生长发育和保护进行动态监测,便于实施“一树一策”的保护措施。

溱潼古景区有一株1100多年的古槐,树高11.8米,胸径83厘米,冠幅15米,传说当年董永路遇七仙女,禅院前这棵老槐做了媒。通过实时监测,发现古槐树主枝干腐烂、支架老化、有寄生植物危害等现象。去年3月,区自规分局会同相关林业院校专家,通过更换原有支撑、清理腐朽组织、涂抹伤口愈合剂、改良土壤、施用活力素、增设透气管等措施,使得这株唐代国槐长势喜人,成了天下游客的“打卡地”。

章霞介绍说,我区共有古树名木71株,包括古银杏、古黄杨、古黄连木、万朵古山茶等品种,每株古树名木都享受防雷保护、抢救复壮、挂牌保护等方面的特殊待遇。

从“一树一档”挂牌保护,到“一树一策”科学救护,再到“一树一人”日常维护,我区通过构建区、镇、村组、网格员四级“树长”体系,创新古树名木保护“林长+树长”模式,让每株古树名木都成了“文旅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