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2日

赴京参会,张冬梅带去基层产业工人心声

本文字数:1005

本报讯(通讯员 姜薇)10月9日,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5名来自泰州的代表肩负着职工群体的重托参加大会。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张冬梅是第二次赴京参加全国工代会,作为我区唯一参会代表带去基层产业工人的心声。

张冬梅期待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再发力,推动完善和落实产业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优化“练兵、比武、晋级”一体化晋升通道,逐步优化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出台更多人才激励政策。

张冬梅1997年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进入苏中药业集团工作,成为医药领域一名制药技术人员。她承接的第一份工作考验就是固体制剂车间的GMP认证。那时,国家刚开始实施GMP,作为公司试点先行的车间,无论是外界还是内部,这方面无经验可借鉴。

作为攻关小组成员之一,张冬梅除了完成每天生产药品正常质检工作,还四处查阅收集资料。为了不影响市场正常供应和认证工作,她每天提前2个小时上班。冬天早晨5时就从宿舍出发赶往化验室,当时还是个小姑娘,胆小害怕,所以她就尽量女性男装化,手上再带个木棍,为自己壮胆。就这样,她在2个月的坚持中,使得固体制剂车间GMP认证顺利通过,为公司GMP认证提供了样板工程。

2003年,通过竞聘,张冬梅到了研发岗位,主持坎地沙坦酯胶囊、硫普罗宁片等新药的中试工艺研究。研发之路注定不平坦,笃志求真方能滴水穿石。她加班加点,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终于取得成功,以扎实的一线工作经验与严谨的过程研究,确保了产品从试制工艺到产业化工艺的无缝衔接。

2011年,公司推出“黄葵风暴”,销量不断翻番,但试验很长时间,仍未研究出黄葵胶囊大幅扩产的有效措施,形成市场供不应求的趋势。作为车间经理,张冬梅发动并带领车间技术骨干,投入各工序排查,最终在干燥工序以减压替代原有方式,顺利解决制约瓶颈,如期达成目标。作为技术骨干,她参加了“黄葵胶囊二次开发”及“中药注射剂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两项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项目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从市“劳动模范”到省“五一巾帼标兵”,到省“劳动模范”,张冬梅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的职责,做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纽带桥梁。她认真倾听员工心声,并从一线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同时为车间“送清凉”,为困难职工“送温暖”,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的关心,凝聚职工力量,共促公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