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18日
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与思考
本文字数:3380
◆严璐洁
2023年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连续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深刻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更是给“三农”工作提出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新工作思路。姜堰近年来一直将乡村振兴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将统战工作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建设,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在项目招引、平台搭建、乡贤带头等方面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姜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分析
(一)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为实现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力量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乡村要振兴,思想上首先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背景之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旧很突出,需要全国上下一盘棋,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大团结、大联合,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着力解决人心和力量的工作目标,是统战工作的特点和本质所在。通过有效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强大合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二)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产业兴则乡村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造成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乡村振兴的目标绝不是通过吸引农民回流增加劳动力来实现,而是通过减少农民来实现。通过把人才、资本和技术引进来,一方面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步伐;另一方面,这些要素往往是伴随着企业的引进流入农村,可以带动当地农民转移就业。因此,乡村要振兴,需要人才去实施、推动、引领。要打好人才组合拳,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队伍,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资源优势。统战对象涵盖经济能人、知名人士、文化名人等各领域专业人才,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较高的知名度,作用突出。通过发挥统一战线平台载体作用,让人才克服制度上和观念上的藩篱,实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激发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动能。
(三)统一战线的社会优势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稳定环境
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是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综合国力全面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多,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在过去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中小企业纷纷注销,大量农村外出务工者失业,其中大部分回流返乡,导致农村不稳定性增加。因此,要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及时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化解不稳定因素,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统一战线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方面具有社会优势,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也是得天独厚的。借助统一战线的调研、建言作用,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为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环节建言献策,加强上层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姜堰实践
(一)发挥资源优势,助力项目招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7月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解决农村的所有问题,产业兴旺是前提。姜堰区统战部门利用统一战线的工作机制和资源禀赋,通过报纸、杂志、公众号、重大旅游节庆等宣传渠道,推介姜堰的“三大战略”、服务体系、创新创业环境等,寻求优质项目合作的机会。例如蒋垛镇盐大村通过镇统战部门牵线搭桥,招引小红叶专业合作社,与本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种植草莓,村集体、村干部以及部分村民入股,与鑫荣懋公司合作,供应各大商超,实现产值近亿元,村集体收益20多万元,带动周边300多名农民就业,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二)发挥网络优势,助力平台搭建
村企合作是“万企联万村走振兴路”主推的一项普遍帮促措施。在搞好企业服务的同时,姜堰区统战部门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协调作用,在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建设美丽新农村、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等方面出金点子、引项目、引资金、兴产业,推动“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活动的开展。如在推进“菇菇部落”农旅融合项目中,开发区(三水街道)与泰州市溱湖绿洲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好江苏省旅游协会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协会、泰州市姜堰区溱湖螃蟹产业协会等新兴阶层资源,充分挖掘本土刘氏状元文化,重点打造状元广场、“状元好蘑菇”主题展示厅、“状元好蘑菇”新型零售会客厅、菌菇种植采摘区、主题饮食区等功能板块,着力打造“状元好蘑菇”文化、“状元好蘑菇”打造农旅融合主题菌菇部落,集“看菇、听菇、玩菇、吃菇、买菇”于一体。由小杨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泰州市小杨人家经营管理合伙企业共同经营,实行“土地保底租金+分红”“房屋保底租金+分红”“村集体资产入股保底+分红”等方式,通过“村企共建”,预计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当地村民固定就业115人。文旅工程年总收入达3000万元,年为村集体增收150万元。
(三)发挥人才优势,助力乡贤带头
“新乡贤”能够实现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回流农村、集聚农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围绕姜堰籍经济能人、知名人士、文化名人等统战对象,姜堰区统战部门充分发挥统战人才智力优势,围绕心系乡土、心系公益、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不断深化“统战+人才”融合机制,让统战人才成为助推乡村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引擎。例如,大伦镇响堂村通过村委会与上海创业能人周彬共同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并且邀请其担任理事长,建立了从蔬菜采摘、冷藏、脱水、包装等处理加工流程到运输直供“盒马鲜生”“饿了么”等知名公司的一整套产销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
(一)全方位“联动”,发挥大统战格局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统战工作,推动统战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行“产业链上建党支部、聚统战成员、富群众”的做法,定期开展政企互动和统战委员议事活动,全力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凝心聚力谋发展,切实把统战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新农村、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出金点子、引项目、引资金、兴产业,在搞好企业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协调作用,推动“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工作的开展。发动统战工作者外出考察调研、献计献策,鼓励到各镇各村开展咨询服务、人才培训、项目协调、招商推介等活动,不断提供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农村振兴。
(二)产业化“联盟”,引领乡村特色发展
整合统战资源,聚焦“统战+优势资源”新动能,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人士、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优势作用和社会影响力。借助统战调研建言作用,重点围绕姜堰“一主两副三片”战略目标、溱湖生态经济区“四位一体”工作规划、通南经济发展区主要经济指标、中部工业集中区都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等主题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与各镇(村)共同协商,因地制宜确定开展服务的主攻方向和具体内容,形成服务项目清单,帮助走出一条特色农村农业发展之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常态化“联络”,汇聚乡村发展合力
用好统一战线的工作机制和资源禀赋,摸清需求、拓宽资源,提高引才工作的精准性。通过基层统战工作联络员,排查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乡贤、党外代表人士等信息档案,丰富统战工作的资源。梳理基层急需的人才和项目类型,与掌握的人脉资源进行配比,为精准、高效、规模化地开展引才工作打好基础。一方面依托会船节、美食节等重大节庆活动,邀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乡贤代表、党外代表人士来姜考察,开展“侨望家乡”“溱湖手话”“中华美食兴”“姜港一家亲”等统战特色联谊交流活动,身临其境地感受姜堰的风土人情、营商环境,提高基层统战工作的知晓度。另一方面,做好“聚民心、暖民心、稳民心”工作,通过推广“乡贤榜”“美德善榜”、邀请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等形式,形成合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