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13日
探寻铁索沟
本文字数:1155
◆钱俊
铁索沟是“铁索沟战斗”发生的地方。
“铁索沟战斗”又称为“铁索沟大捷”。据姜堰区地方党史记载,1947年8月15日,姜堰据点的自卫队、还乡团150多人,配合白米据点的泰县保安团杨四维部下乡扫荡——抢粮。紫石县团配合姜北区队在铁索沟成功伏击来犯之敌,缴获机枪5挺、步枪60多支,毙伤和俘敌70多人,我方无一人伤亡,整个战斗进行了10分钟不到。战斗结束后上级传令嘉奖,紫石县委、县政府专门在收割后的稻田里举行了万人祝捷大会,隆重表彰参战人员。
时任姜北区委书记宋春霞是“铁索沟战斗”的亲历者,他的遗作《曾经沧海》对该战斗作了详细描述。据他回忆,当年的铁索沟在张尤庄以北,丁家套以西,楝树垛以南,也就是今天的娄庄镇连心村一带。连心村原先在洪林乡,由铁楝村和根余村合并而成,铁楝村的“铁”就是铁索沟的“铁”。
去连心村之前,笔者在“高德地图”软件输入“铁索沟”三个字。让人奇怪的是,定点位置竟然是海安市南莫镇南莫村,而不是姜堰区娄庄镇连心村。这是怎么一回事?
笔者从姜堰区档案馆借出了《江苏省泰县地名录》,该书出版于1981年,138页有两处提到铁索沟:一是铁楝大队的备注,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以铁索沟与楝树垛两村首字命名,驻郭家舍,曾用名铁练大队。”二是张家舍的备注:“曾用名铁索沟”。非常遗憾的是,这本形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地名录,没有说明铁索沟地名的来历。
《江苏省泰县地名录》关于铁索沟的信息,与《曾经沧海》的描述完全吻合,它将“铁索沟战斗”与连心村联系起来,符合《泰县人民革命斗争史》的记载,因此可以确定,连心村就是“铁索沟战斗”的发生地。
接下来说说海安境内的铁索沟。笔者托人找到《江苏省海安县地名录》,该书142页有铁索大队和铁索沟字样,其中铁索大队后面的备注是“曾用名新生大队”,而铁索沟后面同样无任何介绍。
虽然两个铁索沟分属两个市,但是直线距离不到5千米,这很令我困惑:现在人们离不开手机导航,假如将来某一天有人想要寻找“铁索沟战斗”旧址,一定会跟着导航来到海安市南莫镇的南莫村,而不是姜堰区娄庄镇的连心村。
为了一探究竟,2022年10月4日我去了一趟海安市南莫镇。在南莫村14组毫不费劲地看到一座桥,该桥名为“铁索桥”。当地93岁高龄的老人杨龙乔告诉我,民国时期这里就叫铁索沟,后来改为新生大队,再后来又改为铁索大队,现在合并给了南莫村。我问他为啥叫铁索沟,老人摇头;我又问他是否知道“铁索沟战斗”,老人同样摇头。
站在铁索桥上,听着桥下河水被风拍击的声音,看着不远处的S353道路上奔驰的车辆,我灵光一闪,一个关于地名的民间传说油然而生:很久以前,姜堰区的铁索沟与海安市的铁索沟同属一条沟,东西走向,绵延数公里,沟里曾经住过一条恶龙,伤人无数,被勇敢的人类用铁索锁在沟里……
从海安回姜堰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啥时“高德地图”上的姜堰区娄庄镇连心村会出现“铁索沟战斗”旧址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