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13日

他们在运盐河上留下了身影(下)

本文字数:2119

◆高泰东

 

穿城而过的运盐河  钱启翥 摄

 

运盐河上的前进桥夜景  钱启翥 摄

 

八、韩国钧立志运盐河

韩国钧(1857—1942),江苏海安人,民国书法家,曾任江苏省省长。

1881年,63岁的左宗棠自运盐河赴淮东巡察盐业到海安,上年中举的24岁的韩国钧参加迎接。在运盐河畔,韩目睹衰老的两江总督上岸,感慨不已,认定要像总督一样匡扶社稷,为国尽忠。

其后,韩国钧任教、任职,赴日本考察,光绪三十四年受到慈禧太后召见。民国十一年(1922)任江苏省省长。民国十四年回归故里创办学校,耗时十余年编纂《海陵丛刻》等。抗战期间,海安沦陷,拒绝出任伪职。

 

九、王郁哉独资修建东板桥

王郁哉(1861—1920),清末民初姜堰首富(代号王三元)。

通扬河从姜堰穿城而过,两岸往来困难。为人们出行和自己的企业经营方便,王郁哉决定在姜堰镇东独资建桥。据姜堰博物馆馆藏石碑记载:东板桥原为石墩木梁桥,桥面可吊放,清乾隆年间始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里人王郁哉独资重修,历时16个月,王氏“躬自延匠”“早夜惫心”“力不稍懈”。里人为颂其功德,造碑记事。

王氏不喜彰显,将碑立于宅内墙中,诫其子孙多行善事而不图报。

 

十、荣氏兄弟运盐河运粮

荣崇敬(1873—1938)、荣德生(1875—1952)兄弟俩是著名的工商业家。据《姜堰徽商》资料,光绪中期,姜黄河淤塞,兄弟俩发现运盐河交通便捷,便在姜堰设庄收购小麦(麦庄房屋已被保护)。

民国八年(1919),荣氏兄弟在姜堰设堆栈,还派庄客陈子博打开溱潼市场,年收购小麦20万石左右,这样的好景维持到1937年。

 

十一、胡炳衡等运盐河造桥

胡炳衡(1874—1920),安徽绩溪人,工商业者。

从姜堰坐船沿运盐河向东,约20里水路便到了一个叫“小白米”的地方。清末民初的小白米市场繁荣、人气旺盛,运盐河给货物运输带来便捷,但阻碍了南北交通。

1919年,“胡裕泰”茶叶店老板胡炳衡、“三泰猪行”老板乐子生(浙江宁波人)和草行老板王宝芝(海安曲塘人)商量合资造桥。胡炳衡负责木头、砖头等材料;乐子生负责石头(船送壮猪去宁波时运回);王宝芝出力、出工协助施工管理。桥为石木结构的活动拉板桥,当年建成。两头是石头桥墩,用了糯米汁;桥身长20多米,宽约2米(4块桥板,过船时可抽掉)。因建桥为3人合资,故取名“三元桥”(据《白米》资料,章再文记载)。

胡炳衡有感于烈日下纤夫的辛劳,在“三元桥”北端建了一凉亭,并雇了一名老者管理。除糕点外,茶水等服务免费,胡炳衡命名凉亭为“义水亭”(据《白米》资料,黄稳成记载)。

 

十二、苏恩培运盐河带明清皇宫档案回白米

苏恩培(约1900—1947),江苏泰州白米镇人。

民国初年,苏恩培曾在北京一外交官员袁良家中坐馆授课。大概是1925年的一天,他散步时遇推小车收购废纸者,翻阅后发现不少档案资料,于是购下。稍加整理后发现,这是一批明清内阁文书档案。他离京时小心翼翼地带着这批档案从南京到扬州,在扬州雇船沿运盐河到达老家白米镇。

苏一直把这批档案作为古董收藏在身边,有时还请泰州城里的景幼南(时任沈阳大学历史教授,后为姻亲)看。他移居泰州城里之后病故,其儿子在英国,这批档案便转到景幼南名下。

1958年7月24日,任教泰州中学的景幼南(后为扬州师范学院教授)将这批档案交给泰州市教育局,请其转交市博物馆。据说景捐赠时挑选了几份留作纪念,可惜“文革”中偷偷烧毁了。馆藏的这批档案多亏朱士石先生深藏于洗照片的暗房,这才免遭“文革”浩劫。

如今,这些藏于泰州市博物馆的约800件故宫明清档案,价值震惊海内,1978年后不断有专家、教授、学者前来查阅。

 

十三、陈毅决策运盐河畔

陈毅(1901—1972),元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首位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写匾额的曲江楼坐落在姜堰的中心坝口,西来的运盐河左拐向北,在其身后右拐,向东而去。曲江楼坐东朝西,后楼敞轩,可俯览曲水东流,有南通张謇书写的“观涛处”匾。

1940年,陈毅、粟裕在此运筹帷幄,召开苏北八县军民代表会议,号召团结抗日,并派管文尉去溱潼会晤李明扬,为黄桥决战胜利铺平道路。

 

十四、烈士碑面向运盐河

阮朝兴(1918—1945),福建周宁县人,1935年参加工农红军。历任新四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9年秋转战苏北,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姜堰战斗、黄桥决战等战斗。1945年8月任苏中军区独立旅十四团副团长兼参谋长。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8月23日,新四军苏中军区独立旅十四团在白米镇马沟打阻击战,阻击沿运盐河和通扬公路东窜的日军的一个中队和伪军的一个连。上午9时战斗打响,日伪军调头逃窜,新四军英勇追击,激战3个小时多,毙伤日军二十余人、伪军共五十余人,俘虏伪军一部分。此战支援了友邻部队顺利切入曲塘,泰县地区对日作战亦胜利结束。阮朝兴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7岁。

1995年8月,为纪念马沟阻击战胜利和阮朝兴烈士,白米镇在马沟运盐河畔建立“马沟阻击战纪念碑”和“阮朝兴烈士纪念碑”。

 

十五、了中心系运盐河

了中(1932—2022),泰县塘湾镇人,曾任台湾玄奘大学董事长,世界佛教僧迦会会长。

1939年,了中在淤溪马庄法华庵出家,后因庙里驻军,转到姜堰观音庵佛化小学读书。该小学在运盐河南畔,因此了中与运盐河尤为亲近。1949年,17岁的了中去了台湾,从此运盐河只能在他梦中出现。

两岸开通后的1989年,57岁的了中终于来到姜堰观音庵。站在少年求学的运盐河畔,拜望恩师——现已86岁的灵珠师太,当年法师教他们唱赞歌、打影格写字的情景全部浮现在眼前,感慨万千。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