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30日
保护生物多样性,接续“苏”写新答卷
□翟小勉
本文字数:716
5月24日,“生物多样性之美——‘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网上主题宣传“行走江苏湿地城市”采访活动首站为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苏,湿地资源极为丰富,面积282.2万公顷,位居全国第六,自然湿地保护率58.9%。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近年来,珍稀濒危物种在江苏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江苏正逐步成为珍稀濒危物种的乐土之一,其背后折射的正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动人实践。
江苏始终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3—2030年)》《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为多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让保护、修复、监督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环节有据可依。
除了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法治保障的“后天加持”,数智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江苏持续加速数智化转型,充分利用高空遥感、环境DNA、AI识别等技术手段,打造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化的观测网络,快速掌握生物资源现状,为实现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提供不可或缺的科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离不开社会公众的自觉保护与全民参与,各地广泛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湿地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展示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普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和相关领域知识,全面提升社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呼吁全人类携起手来,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再上新台阶,必须接续“苏”写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