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28日
勿把褐青色痣认作黄褐斑
本文字数:617

日前,30岁王女士照镜子时发现自己面部出现褐色斑点,担心是黄褐斑,于是到区皮防院皮肤科就诊。主诊医师经仔细问诊和检查后,告知王女士这不是黄褐斑,而是褐青色痣。
褐青色痣,又叫获得性太田痣、颧骨母斑,曾被认为是太田痣的变种,但其与太田痣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表现。该病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在16—40岁,部分有家族史。病理特征为病变色素细胞位于真皮浅层。
褐青色痣主要表现为颧部对称分布的灰褐色、黑灰色斑点。分为轻、中、重型,轻型局限于颧部,呈浅褐色颗粒状。中型颗粒稍大,呈黑褐色,严重者呈片状。重型皮损面积大,呈斑块状,累及双侧额颞部、眼睑、鼻部。
褐青色痣需要和太田痣、黄褐斑、雀斑鉴别。太田痣:临床少见,大多为单侧分布,发病早,大多在出生后或1-2岁前发生。皮损为融合性色素沉着,常合并眼、口腔粘膜损害。而褐青色痣发病晚,斑点为主,不累及粘膜,病理检查可区别。黄褐斑:主要表现为黄褐色、暗褐色或深咖啡色的斑片,常对称分布于眉、面颊、鼻、上唇等部位,颜色受月经和日晒的影响。雀斑:为面部、手背部的黄褐色、棕褐色斑点,相对较小,直径1-2mm,发病早,多在5岁内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夏天日晒后加重。
褐青色痣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为年龄越小,沉积的色素颗粒越少,皮损面积小,治疗效果越好。目前多采用Q开关激光治疗该病,疗效确切、无损伤、无疤痕、痛苦小。激光术后要注意防晒,联合使用外用抗生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可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图文:区皮防院医师沈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