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30日
半月板为何易受伤
本文字数:729
人类能自如地走、跑、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膝关节内的“缓冲垫”——半月板。
半月板因外形酷似弯月而得名。每个膝关节腔内都有两块半月板,内侧的比较大,状似C形,外侧的较小,近似O形。半月板在大腿骨(股骨)和小腿骨(胫骨)之间,呈外缘厚、内侧薄的楔状结构,并且上面凹陷,能与半球形的股骨髁相吻合,下面平坦,可完美附着于胫骨平台上。
半月板光滑、质韧、有弹性,是膝关节腔内重要的缓冲装置,如同“和事佬”,周旋于股骨和胫骨之间,避免它们“硬碰硬”,同时还“雨露均沾”,将滑液均匀涂布于关节表面,减少摩擦,保护膝关节在负重运动时不致损伤。
虽然半月板一直在保护膝关节,但其本身也很脆弱,突如其来的研磨力量很容易造成半月板破裂。当膝关节伸直时,两侧副韧带呈紧张状态,膝关节较为稳定;当膝关节屈曲时,半月板相对固定在胫骨上,随着胫骨而动;当膝关节旋转时,半月板则随着股骨相对于胫骨平台运动。但当膝关节同时屈曲和扭转,“和事佬”就容易受伤。这是因为,膝关节半屈曲状态下,半月板后移,会与股骨髁曲度较大的后部相接触,致使接触面缩小,承受的压强随之增大,此时若膝关节突然内收或外展,两个半月板又要随股骨而动,一个向前,一个向后,进而产生方向不同的矛盾力量。这就相当于股骨一边对半月板施压,一边又“横扫一拳”。由于事发突然,半月板反应不及时,便只能生生受了这一棒,闹得“头破血流”。
正常情况下,半月板对膝关节的保护作用可维持到70岁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半月板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仅边缘部分(即外围的10%—30%)有血液供应,其余部分没有血管,只能从滑液中汲取少量营养。因此,只有极少数发生在半月板边缘的撕裂,在科学的康复治疗下有可能自行愈合,其他类型的撕裂大多需要依靠手术缝合。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