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7日

用爱倾听心底的声音,做有温度的教育者

李航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本文字数:1437

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施……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补充。为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目标的达成,我校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 党建引领高质量”主题活动,搭建家校沟通的“暖心桥”。

 

亲切与友好

家访非常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家长很热情地对我们说:“老师们太关心学生了,高三教学工作这么辛苦,周末还抽空家访……”通过交谈,我们向家长询问了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听取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我们和学生家长聊成一片,亲切融洽;学生本人也感到:原来自己并没有被“遗忘”,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老师总是在默默注视和关心着自己。这次家访,感受到家长和学生的亲切、友好,家长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鼓励与关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不同的家庭背景与境遇对学生的人格、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确实家庭情况比较特殊,若不是家访,与家长深入交流,根本不清楚孩子的“成长痛”“家庭痛”。这类孩子更需要教师的鼓励,要加强跟此类学生的交流,因人施教。“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通过此次家访,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爱,这种爱既来自于家庭,也来自于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对特殊家庭背景的孩子,需要用更多的爱抚慰他们,注重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期待与缺失

当今社会,人才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长职业发展的压力也很大,导致很多家庭存在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教育的现象。疏于陪伴,父母对孩子心存愧疚,加之大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只要满足子女的要求,他们就会在学习上尽全力。对子女溺爱和放纵,导致青春期叛逆现象的发生,最常见的当属脾气暴躁,只要父母不称孩子意,孩子就会对父母大发雷霆,甚至在学校也是,不尊重老师,学习态度极其恶劣,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也许,父母要学会说“不”,让孩子学会接受挫折,在挫折中成长;另外,成长只有一次,多和孩子聊天,多给孩子一份信任、一份鼓励,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实在棘手的问题,多与老师交流,家校齐心,共商计策,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合作与发展

老师与家长达成一致,帮助孩子树立可行的目标;家长也在交流中受益匪浅,对老师和学校表示感谢,家校合作在家访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家访,让学校听到了家长的心声,也得到了家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弥补了学生在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本就是一个整体,老师将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助力孩子迈上学业发展的巅峰。

家访是一场行走的教育,它叩开的不仅仅是一扇扇家门,而是家庭、学校之间的心桥。所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教育的路很长很长,但路的前方,一定是一片光明!也愿每一位学子不负韶华,抓住机遇,踔厉奋发,不断向前!

(本文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