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江苏长江商业银行杯”2022年度姜堰十大新闻评选
主办单位: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州市姜堰区融媒体中心 特别协办:金东城投 新开公司
2022年度姜堰十大新闻候选条目
1.我区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姜堰建区10周年喜庆之年。我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统筹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各项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筹组织各类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形势宣传、典型宣传,成功举办“新姜堰新十年 新时代新征程”群众歌咏大会;系统开展理论学习教育,第一时间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姜堰中学校长孙友新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百名书记、百名模范、千名志愿者”宣讲团,深入基层组织开展“微宣讲”;学以致用,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姜堰新实践。
2.江苏省暨泰州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我区举行
1月7日,2022年江苏省暨泰州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我区溱潼镇举行。除文艺慰问演出,现场还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惠民、科技推介、卫生健康等十大类43项服务活动,集中服务活动专区长达1.5公里,设置180多个摊位,为农民朋友送上一份沉甸甸的“新年大礼”。
3.我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0条2.0版,提出“569”改革目标
2月7日,我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大会,出台《姜堰区优化营商环境20条2.0版》,印发《姜堰区纪检监察系统监督护航一流营商环境“五项规范”》《关于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干事创业九条措施(试行)》,明确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的总要求“569”,即审批材料降低50%,审批时间压缩60%,90%以上事项网上办理,努力实现速度更快、流程更简、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主体更满意“六个更”目标,奋力再造一个“金姜堰”。
4.我区推动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月16日,我区召开城市建设暨建筑业发展大会,动员全区上下以“匠心营造”让“康养名城”熠熠生辉。2022年,我区城市更新加快推进,G328南绕城快速路高架贯通,姜堰大道、三水大道、陈庄路建成通车,火车站新站房顺利竣工,中天植物园对外开放,老通扬运河两侧滨河绿化带成为网红打卡地,打造儿童友好护学空间10处,入选全省首批、泰州唯一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全区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100亿元、入库税收10.8亿元,分别增长10%、8%,创成国优奖4项、省优奖7项,正太集团连续两年入选全球承包商250强、泰州唯一。
5.我区承办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5项赛事,姜堰籍选手摘金夺银获锦旗
我区承办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武术(套路)、摔跤、射箭、乒乓球、围棋5项赛事,受到省体育局充分肯定,获赠4面锦旗。我区169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省运会足球、跆拳道等七大项12个组别的比赛,取得5.5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的可喜成绩。
6.我区召开“工业强区”推进大会,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3月2日,全区“工业强区”推进大会召开。2022年,我区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企业培大育强、数智赋能等一揽子措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创成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37家,双登集团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苏中药业获评“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泰州唯一,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78.9亿元、全部工业开票销售89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9%,跻身“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68位、“2022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75位。
7.我区“教育立区”战略落细落实、成果丰硕
2022年,我区深入推进“教育立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启动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主题活动,6500多名教师走访学生7.6万名,梳理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0多条;姜堰中学西校区一期工程顺利开工,城西实验学校改扩建等工程有序推进,陈庄幼儿园等工程竣工交付,新增学位1540个;南京大学与姜堰中学合作共建项目落地实施,教育“双减”经验全国推广;坚持从全局上谋教育、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坚持从规律上办教育、持续增强高水平教改动力,坚持从根本上抓教育、持续激发高素质教师活力,聚焦中高考改革,着力构建新时代姜堰“乐学”好课堂,中高考成绩持续攀高,中考成绩领先全市,高考成绩全省领先。
8.我区入选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11月份,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区上榜,江苏省仅两家。这是我区继获得全国首批、苏中首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后的又一殊荣。我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与生态本底,以及优越的生态经济发展基础,把环境品质作为区域发展第一名片,努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共促,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共同增长。
9.我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6月17日,省文旅厅公布第五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及建设单位名单,我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自2021年被列入省级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以来,我区坚持全域建设、全业融合、全民共享,坚定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做活“旅游+”“+旅游”文章,积极发展文康体商旅深度融合的新旅游,着力凸显“水韵古罗塘、最美金姜堰”的城市特质和发展追求,加快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魅力空间。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溱湖夜游二期、“菇菇部落”等旅游项目建成运营,湖南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院士旧居创成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10.我区启动“112233”工程,打造乡村振兴“姜堰样板”
2月17日,我区召开乡村振兴大会,启动实施乡村振兴“112233”工程,即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争创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培育2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村,每年实施30个左右“两社”联动项目,持续开展交通畅通、幸福河湖、清洁家园“三大工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努力打造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的“姜堰样板”。农业园区实体化运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揭牌;实施“两社”联动示范项目28个,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900万元,创成省市特色田园乡村3个,溱潼镇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湖南村、仓场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实现零的突破。
11.我区在上海举行大健康产业投资说明会,启动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11月11日,2022年姜堰(上海)大健康产业投资说明会暨“堰归来”同城英才汇在上海举行,签约大健康产业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163.14亿元。锚定“康养名城”这一发展定位,我区落实市委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启动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医药及医疗器械、绿色健康食品、生态旅游、医养服务四大健康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示范发展先行区、全国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内外知名医养康旅慢生活目的地。
12.我区坚持人民至上,疫情防控应对得力
我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因时因势调整疫情防控策略,有效抵挡多轮疫情输入风险,保持了没有集聚性疫情、没有规模性传播、没有全域性静默“三个没有”的稳定局面。新增重症救治定点医院2家、亚定点医院1家,核酸日检测能力达5.85万管,完成疫苗接种163.5万剂次,建立微网格6347个,创新全域资源统筹、大数据应用等实战打法,保证了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积极策应疫情防控“由防到治”转变,科学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加强群众就医用药、生活物资等服务保障,创新开展药品储备预约登记服务,269家村级医疗机构设立新冠感染“便民门诊”。姜堰中医院跻身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苏中地区县级首家。
13.我区两河道入选全省幸福河道(段)建设示范工程
12月份,省水利厅公布“全省2022年度幸福河道(段)建设示范工程”,全市3条河道获评,其中我区泰东河、南干河入选。我区坚持“幸福河湖、美丽姜堰”建设理念,高品质推进幸福河湖建设,高标准实施河湖治理管护,高质量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水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全年打造幸福河湖133条,幸福河湖“积分银行”模式被水利部评选为基层治水典型经验,获全省推广。
14.我区用心用情护航“一老一小”
我区建成全市首家综合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施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500户,接受政府购买服务居家老人总量超3.9万,锦联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市首创“12345”一站式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服务平台,实现“集中受理、分级介入、限时办理、统一回复”,及时有效帮助未成年人解决急难愁盼。
15.我区创成江苏省“双拥模范区”
7月份,我区创成江苏省“双拥模范区”。我区持续强化双拥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双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区复员军人疗养院获评江苏省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泰州市文明单位,雏鹰青少年国防教育培训中心获评江苏省双拥示范基地、泰州市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
16.我区创新打造“堰尚书香”全民阅读品牌
4月24日,“堰尚书香”全民阅读品牌发布暨2022年“王栋读书节”启动仪式举行,围绕创新打造“堰尚书香”全民阅读品牌,通过实施提质工程、开展特色活动、强化宣传服务,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我区大力推广全民阅读,形成全民阅读网络,以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为中心,13个镇街图书分馆、5个城市共享书房、86家实体书店、262个村(社区)农家书屋为补充,全年举办各类阅读活动1000多场。
17.“才聚三水,创启未来”赋能高质量发展
6月24日,“姜堰杯”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精英赛在区美术馆举行决赛,以“才聚三水,创启未来”为主题,吸引300多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报名。经资格审查、项目预审等环节,24个创业项目入围决赛环节,“基于人工智能先进算法及单/多目摄像头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低成本高性能区域型低速驾驶辅助系统”项目成功突围,获得第一名。我区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兴区、教育立区“三大战略”,重点打造新能源、新装备、新基建、新旅游“四新产业”,强化对产业项目的政策扶持,落地一批产业研究院,成立一批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家、高端人才来姜投资。
18.我区开展重点工作“特训”、攻坚任务“揭榜挂帅”工作
1月26日,我区开办招商引资“特训营”培训班。为发现、培养和储备一批懂经济、能招商、忙振兴、会落实、善服务的优秀干部队伍,我区选派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锻炼,扎实推进年轻干部“311”培养选拔计划。我区创新举办首期镇长(主任)落实讲坛,加强镇街领导干部能力建设,营造奋力担当、攻坚克难、实干有为的浓厚氛围。我区举行重点攻坚任务“揭榜挂帅”推介会暨首期榜单发布仪式,推动优质干部资源向重大项目、重点难题、重要任务倾斜,搭建重点工作开展的助推器,创设干部干事创业的好平台,拿出组织难题破解的硬着子。
19.“金姜盛堰 助企聚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力
1月7日,我区举行“金姜盛堰 助企聚财”政银企对接会,搭建企业、银行对接桥梁,促进产业与金融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金融在“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姜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力。7月26日,农发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暨政银企洽谈对接会在我区召开。农发行计划未来3年内在粮食安全、水利建设、交通路网、耕地保护、新型城镇化、清洁能源六大领域与我区五大平台公司及部分国有企业密切合作,投放贷款额度不少于100亿元。
20.姜堰与腾冲缔结为友好城市
8月15日,我区举行姜堰·腾冲缔结友好城市签约仪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推进东西部协作要求,进一步升华两地情谊、深化姜腾合作。《友好城市框架协议》签订,旨在进一步增进姜堰区与腾冲市友好关系,通过建立常态交流机制、拓展产业合作领域、深化科教文旅合作、推进人才培养交流、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完善合作工作机制等事项,全力推动城市间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携手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