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14日
不负“众托”
□兴姜之堰
本文字数:1260
据报道,罗塘街道陆续建成投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个,常态化提供日常护理、家政服务、娱乐健身、情感慰藉等10多种惠老助老服务,成为备受欢迎的“老年之家”。
老有所养与幼有所育一样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到位于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的牡丹社区,同大家谈起这一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们越来越长寿了。要抓好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孩子们现在都是宝,要加强对下一代的养育、培养,确保身心健康。”
“一老一幼”牵动亿万家庭。以“一老一幼”为重点,正视供给总量不足、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专业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等问题,加大专业设施供给,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平衡充分、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才能不负“众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不负“众托”,必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强顶层设计,将社区服务设施纳入城市规划基本配套设施,切实解决社区服务设施不足问题;社区也需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好、用活各种为民、便民、安民政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上下齐努力,及早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的目标。
不负“众托”,必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空间资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谋划充分盘活现有公共资源,以集约化、复合化、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开启“存量更新”模式,向立体化使用要空间。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居民需求立体化使用,比如早晨晚上为老人提供晨练、文体活动,白天供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员使用,周末为上班族提供活动空间,在不同时间段交替使用,加大公共资源服务覆盖面,最大化利用空间设施。社区养老驿站和托育服务站建设可以融入“养老+托幼”一体化服务。这样,可为市民提供两类服务,老人能享受孩子带来家庭环境般的精神愉悦,孩子有与老人隔代相处的机会,上班族可以减少“最后一小时”和“最后500米”养老托幼压力,是一个多方共赢、集约高效的成熟模式。
不负“众托”,必须探索建立智慧养老托育大数据平台,探索志愿互助养老托育融合模式。打造智慧式社区养老托育大数据平台,可将社区养老和托育资源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设置全日托、半日托、小时托等多种托老托幼形式;建立夜间周末临时托老托育机构或服务人员服务呼叫机制,形成线上点单、线下服务、平台监管的服务模式,丰富公共服务资源供给。
养老托育服务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均约千万的规模持续增长;目前约有35%的婴幼儿家庭存在入托需求,但入托率仅为5.5%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索新路子多措并举、不弃微末、久久为功,高水平做好养老托育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养老托育服务事业,就一定能营造更加安心舒心的生活环境,为“一老一幼”托起稳稳的幸福,真正实现不负“众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