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09日

花开万朵的溱潼古山茶

本文字数:2820

◆高泰东

 

47国和地区外交大使及其夫人观赏古山茶

 

水乡古镇溱潼生长着一株古山茶,花开花落,养在深闺人未识。

 

“全球茶花王”的由来

 

时任镇党委书记肖乐平等人发现后向上级汇报,得到姜堰、泰州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2004年春天,国家多位顶级茶花专家应邀前来溱潼,他们考察、测量、比对后形成一致意见:溱潼万朵古山茶为珍贵的“松子”品种,植于宋代末期,树龄约为800年。在中国人工栽培的茶花中,创下了基径最大、树体最高、花开最多、长势最盛、树龄最长、生长最北的“六最”。

2005年3月5日,国际茶花协会的有关专家应邀前来溱潼考察古山茶。主席格里高力·戴维斯先生代表国际茶花协会对“溱潼万朵古山茶”作出这样的评价:这棵拥有800年历史的“松子”山茶,确实是国际山茶树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世界茶花文化遗产,为全球人工栽培的茶花之王。由此,“全球茶花王”开始声名远播,它先后与丽江的古山茶结为“姐妹树”,与台湾阳明山的红山茶结为团圆树。

2006年,溱潼古山茶入选中华古树名木;2011年,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确定为“基尼斯之最”,授予“人工栽培树龄最长的山茶树”称号。2007年4月6日,罗马尼亚、意大利等47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及其夫人组成的外交使节团应邀观赏溱潼万朵古山茶,客人们为东方国度拥有这样一株古老美丽的茶花而惊叹。

 

躲过六次劫难

 

1900年前后,王家从钱家买下带有茶花树的院落。王家住进去后,钱家认为在这笔交易中疏漏了茶花树的价值,又觉得不便反悔和明说。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钱家常常背着王家用盐卤水浇灌茶花树。王家当年管家的年轻媳妇王段氏(1885—1964)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基于佛教提倡的“不杀生”的信条,她认为钱家的做法不妥,但是王家听之任之且不给人家补偿,也违背了佛教的思想。她同时认为这棵花开万朵的大树是家族兴旺的标志,于是力劝家人(特别是长辈)保护好这棵树。取得共识后,于是她请人出面调解,最终以100担稻谷了却这件事。古山茶躲过第一劫。

20世纪40年代初的抗战期间,一颗炮弹落在王家,炸毁了茶花西倚的房屋,但是仅仅炸断茶花树的一根大侧枝。古山茶躲过第二劫。

20世纪50年代初,扬州园林看中了这棵山茶树,王家也同意出售,后来因移栽须拆房而未果。古山茶躲过第三劫。

“文革”期间,养花种草会遭到“批斗”,不少人家吓得砍去花树、挖掉花草,王家冒着风险未砍。古山茶躲过第四劫。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王家卖房。曾任泰县农业局局长的花主王如庆与本单位现任领导商定,将茶花树移栽到位于姜堰北郊的农业局大院内,后也因移栽须拆房而未果。古山茶躲过第五劫。

1992年,王家将旧宅卖给朱家。朱家因住房紧张,嫌这棵树占地方,准备砍去扩建房屋。后因旧主人反复说明利害,这才打消了砍树的念头。古山茶躲过第六劫。

 

进士、词家与溱潼古山茶

 

溱潼古山茶树下立了一块石碑,碑上有诗:“满庭花卉一灵泉,碧水清澄镜面圆。月下阶前僧去后,闲听窗外水涓涓。”这是清代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孙乔年(1729-1784,溱潼孙庄人)写的溱潼八景诗之一《花影清皋》。

 

在保护古山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王段氏

 

蒋鹿潭(1818-1868),晚清三大词人之一,曾羁泊溱潼水云楼十余年,他的两首茶花诗见后人所搜辑之《水云楼剩稿》。其一《咏山茶》:“霰雪零已久,山茶红至今。破寒惊众眼,与世抱冬心。柯叶不改色,岁华如许深。朱颜良可惜,短发不胜簪。”其二《七绝》:“雪消有客过湖来,笑擘新诗饮旧醅。我与胎禽正无赖,山茶开后放君回。”

通盘梳理蒋鹿潭的经历和两首诗留下的信息,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第一,作者的诗词好多写溱潼的风景、风物、风情;第二,山茶雪后开花,该是冬末春初季节;第三,山茶开的是红花;第四,山茶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当是高大树木;第五,作者住在湖的一边或湖畔;第六,时人已用山茶开花的物候粗略计日了。以上六点与溱潼风情,特别是古山茶的特征完全吻合。

 

古山茶的“热闹”和“门道”

 

《走近全球茶花王》封面

 

2006—2007年,笔者按中国特色的节气对溱潼古山茶进行观察和研究,出版了《走近全球茶花王》并形成如下结论:

一、树体:树高7米,树冠直径5.3米,树干基周1.25米(直径0.5米)。

二、蕾:立夏(5月5日)开始孕蕾,历经“十月怀胎”。秋季蓓蕾的形态和体积变化快,立秋→霜降的形态,从“子弹头”→“炮弹头”→“尖梨”→“圆梨”→“倒梨”→“纺锤”;冬季从“纺锤”→“长球”→“圆球”。春季,蕾、花共于一树,如果您来山茶院,打开心房闲暇的窗户,就可以欣赏到从蕾→花渐近的10种形态:①绿色蕾(有小、中、大之分);②露红蕾;③露红凸起蕾;④花瓣伸长蕾;⑤形似松子麟的骨朵;⑥形似羊毫斗笔的骨朵;⑦开口骨朵;⑧筒状骨朵;⑨钟状骨朵;⑩花。

三、花:①色彩:花瓣大红,花蕊鹅黄,雅称“大红金心”;②大小:直径10厘米,高6厘米,口径与宴席上盛醋的碟子相仿;③体积:50立方厘米,是露红蕾的50倍;④重量:12克,是露红蕾的6倍;⑤层数:5层(俗称5重瓣);⑥花期:就一朵花的个体而言,前期温度低(20—30天),后期温度高(10—15天)。就一树花的群体而言,常年惊蛰(3月5日)始花,清明(4月5日)前后盛花,全树花期约80天。

四、始花期开花顺序:从树体西南→南→东南→东→东北→北→西北,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五、开花有大、小年现象:观察表明,偶数年是大年,花、蕾数逾3万;奇数年是小年,花、蕾约2万。

 

独特的泰州茶花文化

 

一棵年代久远的古树,或一棵与名人与历史相关的名木,会形成独特的文化,在某一地域甚至在全国或者在全世界产生影响,从而成为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有形载体。

因为溱潼古山茶,泰州形成了独特的茶花文化。经查阅相关历史档案、县志、家谱,采访相关人士以及研究收集的有关资料和物品可知,泰州茶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00年前的宋末—清乾隆年间(1200—1760年),历经约560年,即从溱潼栽种了山茶树起,泰州就逐步形成茶花文化。主要表现为山茶的管理技术、花期主人和亲朋好友、邻里的观赏交流、茶花的插瓶技术、妇女茶花头饰等。这一阶段为泰州茶花文化的初始阶段,其特点是时间长、影响小,仅在村镇范围,未收集到文字记载。

第二阶段:清乾隆年间—2003年(1760—2003年),历经约240年,除初始阶段的茶花文化特征外,孙乔年的《花影清皋》、蒋鹿潭的《咏山茶》《七绝》写到溱潼古山茶;1993年版的《泰县志》记载了溱潼古山茶。这一阶段为泰州茶花文化的发展阶段,其特点是时间较长,影响有所扩大但仍较小,仅在一个地区(泰州)范围内有文字记载。

第三阶段:2003年以后,溱潼古山茶文化兴起,主要包括保护、推介和命名、旅游、网络、参加国际茶花组织、国际交流、缔结友好树、以茶花命名景点和园林、举办观赏节以及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传说、讲座、诗词、楹联、散文、歌曲、舞蹈、书法、美术、雕刻、雕塑、摄影、广告、影视、匾额、解说词、纪念章、贺年片等)的大量涌现。这一阶段为泰州茶花文化的鼎盛阶段,其特点是时间短,但形式多样,并且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范围扩大到全国和全世界。

如今,每年3—5月,溱潼古山茶都会绽放万朵红花,熙熙攘攘、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蓬蓬勃勃,彼此推着挤着,以层层叠叠的绚丽迎接八方游客。

 

古山茶的并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