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09日

水美乡村绘湖南

——《湖之南,村之变》系列报道(一)

本报记者 吕阳

本文字数:1296

编者按 一把摇橹,摇出美好新生活;一本村志,劲吹文明新风尚;一间民宿,蹚出振兴新模式……位于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南侧的湖南村,因水而美,因湖而名,因业而富。小小村落的十年,是时代发展的十年,更是新思想引领“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十年。十年嬗变,春华秋实,每个幸福笑容的背后,都是对新时代最好的唱和。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湖之南,村之变》,敬请关注。

 

 

沿溱湖大道一路向北,在T字形路口向东,就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溱潼镇湖南村。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老庄台、村舍、湖景、蟹塘……如一幅铺展的多彩水乡美景图。湖南村是典型的里下河水乡腹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国家5A级景区溱湖湿地公园宛如一颗明珠镶嵌于此。

“美不美,家乡水”。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村始终把“水美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坚持美好生态助推乡村振兴,以水域整治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金秋时节的湖南村,微风如沐,花草繁盛,候鸟接翼而飞,花香随风飘散,构成一派醉人的水乡风光。环境“靓起来”的背后,是湖南村全面打响“污水治理战”的决心与魄力。近年来,该村先后实施河道清淤5公里、圩堤加固6公里、沟塘整治3个、河坡绿化8公里,完成老旧茅厕改造40座,新增污水管网10公里。一系列有力举措让这座古老村庄展新颜。

河流活起来了,岸线美起来了,湖南村“靓”出了圈。“我们溱湖好风光,生态美景传四方,欢迎您到溱湖来,亲近自然又康养……”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溱湖船娘的“溱湖小调”再次火遍朋友圈。溱潼镇湖南村党总支书记徐爱军介绍,湖南村依托独特的里下河水乡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度假区发展需要和本地实际,做活乡村休闲主题文章,把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妇女从田里“赶”上了船,当起了摇橹船的船娘。昔日的劳动号子成了溱湖上动听的旋律,“吱呀”的摇橹在船娘们手中“摇”出了水乡好日子。

水上有风景,岸上有项目。在湖南村庄东南角,该村重点打造的集“吃住游娱购”于一体的潼享田园旅游景点已然成熟。晴空丽日,碧水和风,田野间上百名孩子在家长陪伴下,与“萌宠”们近距离接触。捉香猪、喂羊驼、摸大鹅……这些平日里少有的娱乐活动让孩子及其家长玩得不亦乐乎。正跟孩子一起互动的游客张磊由衷感慨道:“带小朋友来这里,给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家长跟小孩子互动,也释放了压力。”

经过数年努力,如今的潼享田园已成为游客们梦萦魂绕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20多万游客在这里感受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安宁静谧、怡然自得。“目前园内已建成潼享农耕、潼享渔趣、潼享乐活、潼享科普等八大板块,奏响农旅融合的田园牧歌,让游客尽情体验里下河水乡的民俗风情和如画美景。”徐爱军介绍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下的湖南村正大力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全力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呈现农村“水美、景美、环境美”的田园风光,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让水乡美丽图景四季常青。徐爱军表示:“村庄项目建设是个持续工程,长效管理是常态。我村将继续牢记使命,注重维护现有成果,时刻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恪尽职守、奋力担当’,全力实现各项工作新跨越,阔步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