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01日
我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
“信用承诺制”成便企惠民“利器”
本文字数:1472
本报讯(记者 黄文婧 通讯员 周敏 特约记者 彭益君)“姜堰推出的信用承诺制改革有助于企业省时省材料,以往需要六七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延续,现在立等可取,我要为这么好的利企举措点赞!”日前,江苏宇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单志云在办理好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延续时伸出大拇指。
单志云口中的“利企举措”得益于近年来我区推行的信用承诺制。我区出台《关于推行“承诺办+信用制”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审批部门将该事项申请条件、审批依据、需提交的材料、承诺的效力一次性告知企业,待企业自愿作出承诺,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当场作出行政审批决定;出台《关于印发姜堰区工业建设项目容缺预审实施办法的通知》,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工业企业作出达到准入标准的书面承诺,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建设,竣工后由政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并通过便可投产。审批总时长由53个工作日压减至14个工作日,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近年来,我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行信用承诺制,增强信用自律意识,让信用承诺制度成为推动政务服务提速的利器。”区发改委信用科科长陈纯介绍道。
除了出台该项政策外,今年以来,区发改委持续推进信用工作落实在便民惠企上,强化信用数据应用,深度挖掘信用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潜力,通过强化信用信息归集为企融资增信、推进信用信息应用为企纾困解难、提升信用服务为企提质增效,大力提升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应用服务水平。
区发改委以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类信用信息平台作用,多种方式归集共享各类涉企信用信息,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今年调整确定49个部门76类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同时推动特定领域信用信息数据归集,上半年已归集水、电、气用费信息417389条;梳理信用承诺信息数据,已归集数据15331条;增设5类行政管理信息目录,已归集数据15423条;推动信用平台与产融平台互联互通,有效解决引起信息不对称问题,多维度、多方位服务企业融资增信。
区发改委立足区域发展特点,聚焦高新技术产业,高效筛选有资金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白名单”企业,不定期推送给金融机构;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基金名录库,纳入406家企业,与省信保集团合作。上半年,担保基金已为名录库企业担保51笔,金额2.75亿元,贷款平均年化利率4.3%,预计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近500万元;全力推广“信易贷”平台和产品,为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截至上半年,产融平台注册企业8738家,授信金额272364万元,“信易贷”授信企业数148家,授信金额近7.4亿元。
“融资对于企业运营发展至关重要,融资将助推企业今年业绩在去年基础上倍数增长,有望突破3亿元。”新亚传动负责人陈九凤向记者介绍,日前人才金融(纯信用人才贷)港邀请江苏银行与新亚传动参加专场银企对接会,通过让银企“面对面”,为银企“搭桥梁”,精准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协助企业达成信用融资1000万元。
区发改委开展“扬信用之帆 筑诚信姜堰”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发放《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等宣传册230多份,组织联合签署《诚信公约倡议书》,增强企业主动依法依规经营、积极履行法定义务等诚信经营意识;联合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专项服务,组建“信用修复服务”微信群。信用服务组通过登录“信用中国”等信用网站,及时掌握企业信用状况,针对企业存有失信记录情形,组织举办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培训,指导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今年以来已帮助122家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区发改委主任缪杰明表示,将继续用足用好各项支持政策,加强项目对接、要素保障和监督管理,推动信用惠企便民,助力优化我区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