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17日

有了这些“小癖好”,百岁稳稳到

——记俞垛镇春草村百岁老人骆粉子

本报记者 鲁敏

本文字数:922

鲁敏 摄

 

骆粉子,生于1922年,家住俞垛镇春草村6组,是抗美援朝烈士曹正恒遗孀。如今100周岁的骆奶奶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身体健康,穿针缝衣,生活自理,是当地有名的老寿星。

骆奶奶居住的俞垛镇春草村生态环境极佳,境内贯穿叶溱河、茅山河等30条镇级河道,清澈见底的河水滋养着水乡儿女。整个村落四面环水,良田交错,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壮观,还有“燕草如碧丝”的妩媚多情。

春草村村干曹俊才告诉记者,曹正恒烈士在战场牺牲时,骆粉子才30出头,她靠着做手工裁缝和种田一人独自带大了两子一女。这些年来,骆粉子一直和五保户小儿子一同居住。

春草村6组的一处简朴小院,就是骆粉子和小儿子一同居住的家。院门朝南,院子西北方大概有三四平方的小园子种着瓜果蔬菜;院子东南角是厨房,紧挨着厨房的里屋分为客厅和东房间。“小曹、姑娘,家里坐,别客气。”见我们刚进院子,老人就热情地推开里屋的两扇纱门,把我们迎了进去。

骆粉子身材娇小,面容清秀,精神矍铄,穿着一身自己做的素色小花长衫。生活不一定要精益求精,但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寿命至关重要。当记者问起她的日常生活起居,老人侃侃而谈,头脑灵活,口齿、思维十分清晰。“每天早上5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小儿子煮早饭,我就到河口洗衣服,剩下两顿饭都是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我也不太挑食。再有空闲时间,我就散步去村庙里烧烧香,那里人多,随便说点什么,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了。晚上我一般八九点就睡,一睡一整夜……”话音刚落,老人又指着屋子里一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得意洋洋地向记者展示她的胜利果实:“姑娘,你看这是我前两天刚拾的麦子,得有五六十斤了。”

骆粉子一辈子没去过医院,说起她的长寿之道大概有三点“小癖好”。一是生活习惯良好;二是坚持劳作,身体得到锻炼。虽然如今100岁了,但她的精气神堪比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中200平方的自留田都是她和小儿子一同耕种,拿着铁锹铁叉干农活更是常有的事;三是心态平和,待人亲和。骆粉子从三十出头开始守寡,带大三个孩子特别不容易。从年轻时,她就告诉自己遇到生气的事情千万不可压在心里,要往宽了想,想不开就去找信得过的人聊聊天,再大的事回头看都是小事。在村子里,她待人亲和,与人为善,邻里间有矛盾她还经常帮忙调解,几乎全村的丧事,她都帮忙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