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2月25日

大肠癌预防知识早知道

——对话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秘书、主任医师刘建军

本报记者 鲁敏

本文字数:1336

专家档案

 

姓名:刘建军

职务: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秘书、主任医师

专长:曾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进修肿瘤化放疗1年,能熟练开展肿瘤科一般性技术项目,如经皮肺、肝穿刺活检术、胸腹腔置管引流、心包置管引流等一般性技术项目及重点专科技术项目如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容积调强放疗、分子标志物指导下个性化治疗及癌痛的规范化诊断治疗等,擅长实体瘤的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尤其在肝肺肿瘤消融术、胃癌、肠癌等疾病方面有一定专长。

成就:近年来,在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肿瘤研究与临床、现代肿瘤医学、癌症进展等肿瘤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研究》《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TAE PVE HIFU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项目研究,先后荣获泰州市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姜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2020年,中国新增大肠癌56万人(2020年中国肠癌报告)。大肠癌以45—59岁高发,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且近年40岁以下的年轻人患肠癌的比例升高,严重影响大众健康。日前,记者采访了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秘书、主任医师刘建军,请他谈谈预防大肠癌的相关知识。

记者:什么原因导致肠癌发生呢?

刘建军:大肠癌的病因未明了,但目前从流行病学上已注意到与大肠癌发病明显相关因素有:

1.遗传因素,约20%的肠癌有肿瘤家族史。

2.肠道非癌性疾病: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腺瘤和克罗恩病,肠道血吸虫病等。

3.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低纤维饮食是肠癌的高发因素,煎、熏、烤、炸、腌制等加工食物含大量致癌物,与肠癌发病有关。

4.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久坐不动以及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

记者: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刘建军:早期大肠癌一般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才出现临床症状,相对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

1.肠道刺激症状及大便习惯改变,便频但每次排便不多,且有排不尽感觉,当肿瘤相对较大时可出现肠腔相对狭窄,出现大便变细变形,有时附有血丝。

2.便血:大便带血不一定是痔疮,有可能是肠道肿瘤引起,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往往血便分离。

3.腹胀、腹痛:原因为肠功能紊乱或肠梗阻所致,初为隐痛或胀痛,且渐加重。

4.贫血、便秘:长期慢性失血超过代偿能力时出现贫血;肿瘤长至相对体积致肠管狭窄可致便秘。

记者: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预防肠癌的发生呢?

刘建军:想预防肠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合理安排膳食:如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减少辛辣、烟熏、腌制制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避免晚餐中的肠癌隐患。

2.注意健康普查及筛查:对无症状健康人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5—74岁人群,每两年进行1次大便潜血检测;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5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对30岁以上高危人群,如有慢性结肠炎或慢性腹泻史、家族癌症史、盆腔放疗史或肠息肉病人群,最好每1—2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3.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肠息病、腺瘤、腺瘤样息肉和克罗恩病,应及早发现并治疗,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需尽早切除。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加强运动、控制体重和防止肥胖,提高身体免疫力。

5.凡近期出现原因不明血便或大便习惯改变时,必须至专科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