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9月24日

健康天地

本文字数:3045

编者按:人到老年,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的几率也大大增加。老年人应当如何维护好自身心理健康?本报特从《大众医学》健康锦囊126期中,摘编部分刊登如下。

 

亲近自然

正确对待疾病

人类是在大自然中生存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界有种本能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会让人倍感放松。老年人应经常亲近大自然,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多进行行走、爬山、钓鱼、赏花等活动,会有意想不到的减压效果。

随着年龄增长、器官功能的衰退、老年人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能否正确对待疾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如果遇到疾病就惊慌失措,不但不利于疾病康复,还容易加重精神负担,导致心理疾病。相反,也不应讳疾忌医、隐瞒病情、错过治疗良机,造成病情加重。

 

适当运动

适度参与家庭事务

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有效改善情绪、放松身心。老年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地点和项目(如做操、跳舞、慢跑、走路、游泳、骑车等),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老年人可多做一些节奏缓慢的运动,如打太极拳这类“慢动作”的有氧运动,除了锻炼身体之外,还能锻炼一个人保持平和心态的能力,有助于预防浮躁心态。

家庭是生活的港湾,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退休后收入减少、儿女独立生活,一些老年人在家里的存在感减弱。老年人要努力增加对家庭事务的参与度,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为儿女孙辈做一些事。这样既能进一步融洽家庭关系,也有助于体验到成就感。

 

关爱老伴

不过分干涉子女

 

 

与配偶保持良好的关系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少年夫妻老来伴”,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关心对老年夫妻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消除空虚感,增进夫妻感情。老年人往往体弱多病,夫妻间更应互相照料,相濡以沫,共度晚年。老年夫妻的感情交流亦必不可少。如果只是在一起吃饭、睡觉,缺乏感情和心理上的沟通,就容易导致矛盾和隔阂。比如,可以经常与老伴谈谈见闻,聊聊天,可坐在一起看电视,谈论电视内容,评价动人情节,还可一起外出看电影、逛公园、买东西等,使夫妻感情更融洽。

子女成年后,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观念、追求和享受。老年人应把子女当作朋友。遇到问题,要友善地与子女交谈和沟通,多倾听,慢表态或少表态,把自己的看法婉转地告诉他们,结论和判断由他们自己去做。如果子女间或年轻夫妻间有矛盾,老年人不宜当“裁判”。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孩子们会懂得如何妥善处理。有些老年人对子女生活干预太多,这是不可取的,不但会迷失自己,还会干扰他们的生活,严重者还会将原先不太复杂的事弄复杂,甚至变得不可收拾。适当保持距离才能显出亲情的博大。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建立社交新圈子

 

 

实践证明,老年人为他人提供支持,能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人可多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爱好进行选择,还可尝试以前没有机会接触的领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能使老年人的生活内容更丰富,感受到充实感和价值感,生活也会变得更有意义。

老年人退休后,会慢慢脱离原有的社交圈,需要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有利于建立新的社交圈,重新找到归属感。由于种种原因,老年人与年轻一辈往往缺乏共同语言,较难沟通;老年人要注意建立与同龄伙伴沟通与交流的渠道,让自己在“有话说”的时候能找到适合的倾诉对象,避免“孤立无援”的状况。

 

摆正心理位置

专注当下

老年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时期,年龄只会增长,不会倒退回去。老年人不要总是回想过去的辉煌和功绩,而对现在的生活多有指责,要懂得摆正自身位置,学会了解自己,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有所想,有所不想;有所说,有所不说。心态好了,老年人才能活得愉快、轻松。

人到老年,遇到的各种心理刺激比年轻时更多。比如,听到老友去世的消息,难免会想到生老病死的事;生活中其他不顺心的事,也时不时让人心烦。对于这类烦恼、焦虑,生硬“不去想”并不现实,老年人应在接纳各种烦恼的同时,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生活。提醒自己只有今天、此时此刻才是最真实和最要紧的,要抓住现在,做好要做的事情。只有专注在当下,才能真正把各种烦恼抛之脑后。

 

享受老年生活

平平淡淡也是福

儿童的需要是被人爱,他们的快乐取决于成年人对他们的态度;青少年的需要是形成自我,他们的幸福取决于宽松的环境;中年人的需要是成功、社会影响力等,他们生命的意义取决于他们的努力是否得到回报;老年人已经体验了所有这些,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不让生命再受种种羁绊。宠辱不惊,不计得失,淡泊名利,随遇而安……当然,清闲安逸并非无所事事。老年人要实现内心的自在和超脱,并最大限度地享受这种新生活。

一些老年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下降,甚至“得过且过”。研究发现,杂乱无章的环境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干扰,也会分散个人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心境。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清理家居环境,使之清洁有序。同时,老年人还要注意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意识让自己“笑一笑”,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笑代表愉快的情绪,它可使体内产生使人感到快乐的内啡肽类物质。老年人要经常有意识地笑一笑,即使不是发自内心的笑,也能引导产生积极情绪,有助于养成乐观心态。另外,不妨经常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这样就会多一些笑,少一些愁。

有人认为做官发财、有权有势才算幸福,其实不然。老年人只要生活得有意义,平平淡淡也是幸福。比如,住房面积不在大小,只要家居陈设整齐就好;不以“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为贵,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就是健康的。

 

重拾兴趣爱好

大胆尝试“新事物”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年轻人需要的,也是老年人生活中不可少的。读书其实是在做“健脑体操”,学习过程就是用脑过程,经常用脑对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有益。老年人时间充裕,不妨重拾兴趣爱好。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太在意自己是否精于这些兴趣爱好,重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学会从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和快乐。

拘泥于过时的看法或做法,不愿与时俱进、做出改变,这样的心理在老年人中也十分普遍。这与老年人年老体衰、认知能力变差有关,也与性格有关。人到老年,“守旧”思想虽然难免,但要适度控制,否则会让自己一直停留在过去,容易与下一代在价值观、人生观上产生分歧,引起人际矛盾与心理不适。老年人要积极调整,让自己保持乐观、开放的心态。既要把过去的经验当作一笔财富,也要随着时代发展适当更新想法,平时可以多看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促进观念变化。要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不要在未尝试前就对其持否定态度,可主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在享受其带来便利的同时,逐步融入“新生活”。

 

知足常乐

不盲目攀比

客观地说,老年人中仍存在一定的攀比现象。物质生活条件、子女的发展和前途等,经常是老年朋友喜欢讨论的话题。如果在交流中发现自己在哪方面不如别人,部分老年人就会感觉不甘心、失落。心理学研究表明,选择不恰当的参照对象,会造成认知偏差、心态失衡,影响满足感的获得。要避免攀比心理,老年人应持一份理性。首先,要正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现实,不仅要看到他人当前的收获,更要看到别人之前的积累和付出。老年人应从目前所处环境中找一个合适的对象来比较,这样才不会诱发心理失衡,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次,要懂得感恩,珍惜目前所拥有的。老年人不妨将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相比,回顾自己从“白手起家”到取得现在成就的过程,以及自己一路走来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从中感受到人生历程带来的踏实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