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6月25日

淤溪杨庄普福寺

本文字数:1267

 ◆杨爱东

杨爱东 摄

普福寺为明代建筑,坐落在淤溪镇杨庄村的石街。它东西长30米,南北宽16米,坐北朝南,沿用砖细工艺,见缝不见灰。前院主体建筑为玉虚宝殿、三门殿、魁星楼,后院主体建筑为藏经楼,寺内还建有东西厢房、殿阁。南北走向的东西厢房是一排五架梁结构的房屋,为寺内和尚之宿舍。它们联体建造,卷檐廊道,环通前庭后院,前后大殿为抬架梁结构,柱粗梁大,清一色的湘木材质。玉虚宝殿的屋脊有一排怪兽砖雕,四角上翘,下挂风铃。寺中有住持、和尚20多人。有记录的住持依次是智和、适云、夕谋。

寺内长有两棵古银杏树,一公一母,其中一棵粗1.5米、高25米。这两棵银杏树是杨庄村的地理位置标志,有700多年历史。

据杨东片村民全马扣介绍,普福寺内的东南角是魁星楼,三间五架梁,木质榫结构,上下两层,楼梯朝西,及至第二层转折向南。上盖古典半圆形青瓦,飞檐翘角。魁星楼顶部悬挂了一块魁星菩萨站立在鳌鱼上的木雕匾额,其两臂扬起,一脚后抬,呈飞行状。魁星楼南边栽有一棵梧桐树,西边栽有一棵柏树。梧桐树南边有一堵腰墙,腰墙南边有一口古井。魁星楼北边为两间坐北朝南的文昌宫。文昌宫北边为两棵白果树。魁星楼与玉虚宝殿非同时代所建。魁星楼西边是三门殿,三门殿西边延至近代的供销社地段,北边为普福寺。魁星楼北门与文昌宫的南门斜对,顶部用四块弧形青石建筑的。

普福寺每天晨钟暮鼓,经声朗朗,香火缭绕。

蓝底鎏金的“玉虚宝殿”匾额为长1米、宽0.4米、厚0.04米,悬挂在普福寺正门上方。此匾为红木材质,匾额四边有镀金的祥云,阳刻着四字楷书“玉虚宝殿”,字体丰满,金光灿灿。

“玉虚宝殿”匾额的来历有一段传闻。

乾隆皇帝曾率亲王大臣巡视海防、民情,途经扬州时听下官禀报,海陵城北一带,海潮淮水泛滥,内河水灾频繁,百姓饥荒难熬,十里八乡百姓聚集在杨庄普福寺内,跪求菩萨保佑。乾隆皇帝听后深感焦虑,执意要为普福庵书立牌匾赈灾,取名“玉虚宝殿”,并赐银两修缮普福寺。牌匾升挂当日,杨庄普福寺内名僧云集,观者人山人海。

玉虚宝殿内的贴金佛像高大、威严,分三面排立,佛龛下方的供台右侧有一尊铜“犼”,为护院神物。

普福寺新中国成立后惨遭厄运。

1957年粮食紧张,国家要在杨庄设立粮食购销站,以便八个垎田大队的社员前来购粮,时任杨庄村正副村长的唐跃瑶和卢为宽主张把粮站设在普福寺内。寺内的管账先生(宗仁)暗中得知,连夜将“玉虚宝殿”金匾和魁星楼内的一些重要物品藏匿。后由于其暴亡,“玉虚宝殿”金匾等重要物品不知去向。

粮站设立前,普福寺内的主事菩萨和藏经楼内的许多物品都被付之一炬。粮站设立后,杨庄的石街已破损得不成样子,每逢雨雪天气泥泞不堪,八个垎田大队的人只好撑船来购粮,粮站离河边较远,购粮的人苦不堪言。后来在淤杨乡任职的卢靠山和陈文宝根据群众意见,把粮站设在离普福寺200多米的靠近河边的迎福寺内。

粮站迁到迎福寺后,普福寺改建成淤杨小学。时任学校校长陈作文怕学生攀爬魁星楼出事故,1966年拆除了魁星楼。魁星菩萨站在鳌鱼上的木雕匾额也失落了。

2007年淤杨小学撤并,杨庄村民集资重建三门殿。2013年又集资重建普福寺。

新建的普福寺长15.6米、宽7.6米,走廊宽1.5米,砖混结构,上盖红色琉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