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06月01日
教育立区呼唤教育之劳谦君子
本文字数:942
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秦咏中
区委区政府确立了“教育立区”的宏伟战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该怎么做?我们感到,需要的是一大批的劳谦君子。教育史册上,蔡元培、晏阳初、陶行知……这些为教育殚精竭虑的行者,可谓劳谦之至,值得我们永远景仰和追随。
我们呼唤陶行知。陶行知曾在信中说“我看到《易经》上说,劳谦君子,有终吉。又说,劳谦君子,万民服也。这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指导。”在冯玉祥60大寿时,他写诗庆贺,第一句便是“劳谦君子万民服也”。纵观陶行知的一生,“劳谦君子”是其真切的写照。他留学归来,不耽安逸,而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大众教育,夸父逐日般追求真理,精卫填海般经营事业,一生劳碌;他弃象牙塔如破屋,与平民为伍,并为之服务,如果没有彻底的谦和,怎能如此?教育立区,需要一大批的陶行知式的劳谦君子。
我们呼唤晏阳初。这位毕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的实干家,为了教育理想,他身先士卒,举家迁往农村。在河北定县的那几年,他坦言面对工作的困难和自己的态度:“人才短缺,经营匮乏,加之内忧外患和天灾人祸,教育改革难被重视,改造民族生活之大计,决不会刹那间成功,只能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去做。”这种坚持理念,在险恶环境中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本身就是当时中国社会应该重视的。他所领导的“平教会”当年在河北所做的贡献,至今仍惠及当地,享誉河北。晏阳初一生矢志平民教育,置身民众,献身乡村建设的“劳”与“谦”,是当今仍需继承和弘扬的精神遗产。教育立区,需要晏阳初式的乡村教育孺子牛。
我们呼唤蔡元培。呼唤这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缔造一代学风的“北大之父”。1917年1月,他在“大风雪中”走进红楼,振臂一呼,短时间内就将陈独秀、胡适、傅斯年等一大批精英云集麾下。他有中心思想而无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对好人没有不尊重,对有长处的人没有不器重,对有益于国家的事没有不赞成。有谦乃容,有容乃大!他患病不声张,强作精神,尽量不扰人;他每天到北大上班,总是脱下礼帽,诚挚地朝排队向他恭恭敬敬行礼的校工、校警们鞠躬致意;他常常虚掩着门,一个人端坐在办公室里,或读书或批阅文件,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从容不迫,镇定自如。可谓“处处为人无我”。教育立区需要蔡元培式的教育理想的践行者。
那么,在教育立区的征途上,让我们都成为一名教育的劳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