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05月14日
你要好好的,我的“李焕英”
本文字数:1668
赵亚娟
打开“米家”APP,看到妈妈佝偻着出现在镜头里,她的腰已经弯得不能再弯,上半身与地面近乎平行,但还是走路带风。我不由得叹了口气:“唉,又忘记直起腰来走路了。”赶紧跟她喊话:“妈,快把腰直起来,不然要成驼背了!”妈妈打一个激灵,赶紧直起来一点,快步过来跟我说话。
这样的场景总是隔三差五地上演。其实不是她老人家忘记了直起腰来走路,而是她根本就直不起腰来。
年轻时的妈妈身材高挑、白白净净。嫁给爸爸后生下姐姐、我和弟弟,用7年时间为赵家完成了延续香火的重任。之后妈妈一直在家扮演普通农村妇女的角色:孝敬公婆,照顾子女,种好七口人的田。妈妈很能干,干起活来风风火火,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家里家外全靠妈妈张罗,她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也是公认的贤妻良母。
妈妈大字不识几个,从来不过问我们的学习,只管我们吃饱穿暖。大舅在世时经常很惋惜地跟我们说妈妈小时候的成绩很好,因为孩子太多、家里太穷,读到小学三年级时硬是被外公外婆拽回家,帮家里干农活挣工分,供舅舅们读书。
妈妈很少冲我们发火,但发起火来很吓人,有一次我印象特深。那是我刚上大学那会儿,很喜欢买书,月初就把妈妈给的生活费全买了书,周末坐班车回到家,奶奶倒是很欢迎我,妈妈却问我咋回来了,我知道她心疼车费。晚上妈妈炒豆子,我给她烧火,本来气氛挺和谐,她突然问我生活费还有多少,够不够用到月底。我嗫嚅着说全买书了。她一言不发,阴沉着脸,一个劲儿地炒豆子,铲子差点就会把锅砸出洞来,我吓呆了。她一晚上没理我,第二天我要回学校,奶奶从兜里掏出两百元钱,说是我妈给我的,叫我省着点花,上次的生活费就是妈妈东拼西凑的。从此我再也不敢“寅吃卯粮”了。
妈妈的生活圈子很小,以家为圆心。三个子女三座城,不远也不近,一个也不在身边。她和爸爸倒也看得开,只要我们过得好。她去过的城市就是子女所在的城市,她乘过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她无论到哪个子女的家里都很少过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生大宝时疼得死去活来,她没赶上,第二天上午匆匆来到医院看了可爱的外孙,问候了刚从生死线上滚下来的姑娘,中午胡乱地扒了几口饭就走了,连我家的大门都没进。我看着她匆匆的背影泪眼婆娑,我知道老家有她的牵挂。奶奶是1999年中风的,半身不遂,瘦弱的妈妈每天要无数次拉有点胖的奶奶起夜、起身和锻炼,十几年没睡过整夜的觉。奶奶直到88岁高龄才寿终正寝,妈妈用她的德行反驳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此后的妈妈轻松了,但是腰也直不起来了。
生活给了妈妈诸多磨难,也成就了她。她先后被评为“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上过报纸和电视。面对记者和摄像头,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只会翻来覆去地说“孝敬老人是我们做子女的本分”。
爸爸妈妈都是闲不住的人。爸爸白天还是出去干点活,妈妈还是在家前屋后忙碌。有了手机,固定电话下岗了,但是妈妈经常忘记给手机充电,我们时常联系不到她,于是弟弟给楼上楼下的公共空间都装了摄像头,现在妈妈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能掌控。只要看到她的身影,我的心里就很温暖、很踏实。
逢年过节,我有时因为孩子的学业或工作不能回家看望爸爸妈妈,他们从不抱怨,总是说:“把工作干好,把孩子们带好,我们都还好,等你们有空再回来!”所以我们很少提前给他们希望,这样就少一点失望。“五一”节前视频聊天时妈妈说起姐姐可能2号回去,我随口说了句“到时我们也争取回去吧”,可是由于各种事情牵扯,2号未能回去,她也没打电话过来问。不过姐姐随口说到一个细节:妈妈早早把我们床上的被子抱出去晒了,见我们没回去,又默默地把被子收到了橱柜里。我一阵心酸,3号义无反顾地带着孩子们回去了。到家时,她已把冰柜里的鱼肉等拿出来洗洗切切煮了,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虽然佝偻,但很雀跃。吃完饭妈妈就开始张罗着给我的后备箱装点啥,我说不要,她坚决不同意。宽敞的后备箱笑纳了她的青菜、鸡蛋和葱蒜,每次都是这样满载而归。
我的“李焕英”很好学,现在也学会了用微信视频聊天,妈妈第一次向我发起聊天请求时,我着实吓了一跳,小老太太还蛮时髦的咧!
写完此文,母亲节也到了。祝福亲爱的妈妈眼角常带笑,健康又年少。你要好好的,我的“李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