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05月14日
构建多元校本课程 奠基学生幸福人生
本文字数:1156
本报记者 孙柳 王佳慧
画版、制版、雕刻、上墨、拓印……5月7日上午,记者在溱潼中心小学印象溱湖版画社团活动室看到,学生专心致志地忙着手里的活儿。在美术教师李如芳指导下,一幅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版画纷纷诞生。
“我们的版画题材主要以溱潼景点为主,学习版画培养了我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精神,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学生徐可馨告诉记者。
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溱潼中心小学充分挖掘千年古镇资源,挖掘版画创作素材,逐步探索出一条彰显地域特色与艺术发展内涵相结合的版画教学之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在传承乡土文化中增强审美体验与感受。该校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发了《溱湖人家》《魅力溱湖》《剪亮溱湖》《版画溱湖》等校本教材,其中《魅力溱湖》在江苏省校本教材评比中获奖。印象溱湖版画获评“泰州市卓越教育项目”“全国十佳卓越课程”,3次亮相央视。
版画是集创作画稿、制版、雕刻、拓印为一体的艺术,是绘画形式的一种。从选材画版到一幅作品的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专心、细心、耐心。在版画教学中,溱潼中心小学按年级递进式普及教学模式。低年级的学生重点以实物版画为主,让学生了解版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中年级的学生训练粉印版画,以激发他们对版画创作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高年级学生则训练木刻版画或树脂版画,引导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独立刻制,培养创造能力。“我校以版画作为校本课程内容,组建了3个印象溱湖版画社团,每周五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表现家乡、创造家乡美的情感;同时通过手工创作,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耐心与创造力。”李如芳说。
在兴泰中心小学“二适碑林”,记者看到不少学生正在石桌上临帖练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书法可以培养耐心恒心,可以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学生李想说。
2013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兴泰中心小学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将书法名人高二适先生和他的“勤真”文化与书法教育有机结合,渗透书法校本教材,编写了一套适合校情学情、实用性强的教材,应用于该校的书法课堂教学。
为营造浓厚的校园书法氛围,该校还建了“高二适资料陈列室”“二适文化长廊”与书法专用教室、班级书法角,努力让每块墙壁、每个角落都成为弘扬书法文化的阵地。
书法特色课程改变了该校师生行走方式,也为学校发展注入生机活力。近年来,该校承办区级书法教学研讨活动,获评区教育局命名的首批文化特色学校、市教育局命名的首批少年书画辅导基地、省教育学会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联盟、中国书画名家高二适故乡行全体成员、省农村小学校长培训班、市政协、市老年书画协会等方面相继到该校参观、研讨。
兴泰中心小学校长徐兴国表示,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锤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耐心,让学生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