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4月20日

“多亏了姜堰救助站”

——姜堰救助站帮助一名走失14年的如皋老人寻亲的故事

本文字数:1460

本报记者 应婷婷

“整整14年了,想不到还能找到!”4月16日下午,姜堰救助站呈现了一段非常感人的场面。如皋的一家人终于见到了走失14年的亲人,大家拥抱一起喜极而泣。

5年前收治无名老人

时间回溯到2016年8月15日。当天,一名老人被警车送到姜堰救助站。老人遍身污秽,腿部受伤,眼神茫然,一句话都不说。民警说,老人是在沈高一处危房内被发现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将老人送到精神病院检查后,发现她患有精神障碍,随即安排住院治疗。到2019年,老人的病情趋于稳定,工作人员又将她接回了救助站,由专人全程护理。

经过近两年悉心照顾,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越来越好,由原先的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闭口不言,到慢慢下床借助拐杖行走,逐渐有了笑容,偶尔开口说话了。

想尽办法帮她寻亲

从老人入住的第一天起,救助站工作人员一有空就跟她聊天。去年下半年开始,老人吐字越来越清晰,让工作人员信心倍增,更加积极地引导她回忆家乡和亲人的情况。

为帮老人找到亲人,救助站什么寻亲技术都用上了。去年底,救助站通过老人指纹、体貌特征等线索,查询比对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救助信息和寻亲信息未果,又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通过大数据信息比对,发现老人和浙江宁波失踪人员金某儿子的DNA相似度达到92%。工作人员喜出望外,迅速与宁波警方取得联系。不料今年3月宁波警方传来的调查结果是:金某现在浙江台州某处,人已被找到。

虽然这条线断了,但救助站工作人员没有放弃,持续与老人沟通交流。数日前,老人逐渐说出了自己属鼠、有大儿子和细儿子、大儿媳姓喜(音)、家旁边有鸡场(音)等信息,而且很明显是江苏地区口音。

“如皋那边叫小儿子为‘细儿子’。”救助站工作人员突然醍醐灌顶,“‘鸡场’?‘机场’!如皋就有机场!”他们随即通过“今日头条”抖音号发布寻亲信息。

确认14年前走失人员

4月15日,老人清晰地说出了自己名叫徐建芳、如皋人等信息。姜堰救助站站长沈网山拍下与老人对话的时长5分钟的视频,发给如皋救助站,很快在该站帮助下联系到老人的小儿子张小建。

“妈妈!你看我是谁?”“是我的细儿子哎!小建!”

通过微信视频看到母亲,听见母亲亲切的呼唤,张小建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落:“2007年母亲失踪,14年来,我不知道多少次梦里见到母亲,再哭着醒来。这次是真的,不是梦!”

徐建芳的大儿子张小刚定居南京,2007年带着妻女回老家如皋过春节不久,母亲就失踪了,每每想起心中痛楚不已。4月15日他在山东出差,得知这个好消息连夜赶回南京,次日清晨驾车带着妻女去老家,然后和弟弟、叔叔等亲属来姜接母亲。

喜看老人一家团聚

在姜堰救助站,看到衣着整洁、精神状态正常的母亲,张小刚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抱住母亲放声大哭。在场人员也都纷纷感动落泪。

“这是我侄子,这是我弟弟……这是孙女小惠吗?都长这么大了!”情绪平复后,徐建芳一一叫出了来接自己的亲人的名字。

“到今天,姐姐离家是14年零两天。想不到都这么久了,还能被找到!”徐建芳的弟弟说,姐姐徐建芳今年73岁。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姐姐为了照顾他和二弟,只上过两年学堂。2007年4月14日,姐姐因精神障碍离家失踪。当时全家人都急疯了,10个青壮年分成5个组,骑着摩托车没日没夜到处寻找,找遍了如皋及周边地区,但都一无所获。由于姐姐这么多年音讯全无,她的户口已经被注销。3年前,姐夫带着遗憾撒手人寰。“今天,我们一共来了9个人。姐姐,跟我们回家吧!”

临别前,徐建芳的两个儿子给姜堰救助站送上书有“失联救助 大爱无疆”字样的锦旗,表达深切感激之情。他们说,母亲失踪14年后能被找到,而且身体、精神状态还这么好,多亏了姜堰救助站。

“看到他们全家团聚,我们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沈网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