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精管精治 善作善成
区城管局:精细管理推动品质城市精美呈现


向城市顽症宣战

开展“泰有礼”集中劝导活动

村分类式垃圾亭
2020年,区城管局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有温度、可阅读特色田园新城”的奋斗目标,以建树“精细城管”服务品牌为抓手,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城建惠民整治、向城市顽症宣战等综合治理行动。通过多点发力、综合施策,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执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先后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考、省考验收;高质量考核指标全省排名十一位、全市排名双亚军;行政审批中心窗口连续4年获评政务服务先进集体,财务科获评全区财务决算编审先进单位;樊忠、钱卫宏、张红梅、栾建斌、申辉进等多名同志荣获国家、省、市、区通报表彰。
一、对标高站位,围绕“一个中心”,在均衡发展中争先进位
融合区域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坚持把构建“大城管”机制放在中心位置,集聚合力创新驱动,共同推进城乡发展一盘棋、综合治理一体化。快速推动《2020年姜堰区镇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各项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完成时限,强化区、镇、村三级考核结果运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一体化进程。溱潼、张甸、淤溪、沈高、娄庄有机易腐中心建成运行。全域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镇街占比42.86%、行政村占比83%。全年处置生活垃圾17.56万吨,无害化处置率100%。强势推动《姜堰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防控监管办法》。统筹协调职能部门、镇街村居上下联动、防治并举,织牢“监控网”,用好“指挥棒”,全力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通过联防联控、联合执法,成功拆除“两违”建设1300多处,累计5.9万多平方米,特别是矛盾焦点突出的中梁壹号院违建拆除,对精准打击违法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化推动《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方案》。根据区委关于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部署,认真梳理城市管理“9+1”职能,有序向镇街下放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审批许可权和监督检查权;推动建立部门、镇街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厘清职责权限,强化履责担当,不做“甩手掌柜”、不当“吃瓜观众”。
二、对标高质量,围绕“两大指标”,在固本强基中争先进位
瞄准高质量发展指标再进一位的目标导向,认真对照垃圾分类治理四项指标、城市管理七大任务,坚持补短板强弱项、造亮点提质态,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全面达标。通过三年努力,全区192个党政机关、1890个公共场所、131个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面覆盖。围绕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考核验收,快速完成对城区25个小区垃圾分类设施的全面整改,省市联考一次性高分通过。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置率不断提升。围绕实现厨余垃圾回收处置能力提档升级,坚持在源头上抓引导,累计与城区718家餐饮单位签订《餐厨废弃物收运协议书》,全年累计集中收运处置1.2万吨厨余垃圾;在处置中强执法,采取定点监控和执法巡查相结合的形式,先后查处非法委托、非法收运、非法处置及不规范收运餐厨废弃物等违法行为11起;在末端处置上强能力,积极与泰州蓝德公司互通互联,加大收运处理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快速飙升。由于城区拆迁工作启动较晚,导致前三季度建筑垃圾收运处置水平严重受限,为快马加鞭迎头赶上,从11月中旬全区搬迁开始,迅速启动清转模式,成功完成4.2万吨建筑装潢垃圾处置任务,跑出了城管“加速度”,跑赢了全市“平均值”。市容环卫责任区全面履约。结合全国文明城市考核验收契机,进一步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在全面补签、新签、续签《“门前三包”责任书》基础上,反复巡查拾遗补漏,推磨治理强行入轨,有力保障了签约履约、常态长效。
三、对标高效能,围绕“三种能力”,在担当作为中争先进位
围绕打造一支“谈问题敢红脸、谋思路敢突破、干工作嗷嗷叫、有责任敢担当”的城管铁军,坚持结合工作练作风、强干劲、提效能,持续不断地为推动长效管理注入源头活水、提供强大引擎。锻造敢于向前冲锋一线的应急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恶劣天气,成了2020年热点词汇,更成了考验区城管局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能力的“试金石”。疫情面前,140多名党员干部不顾个人安危,守卡点、进社区、保运转,用血肉之躯铸成阻挡疫情的铜墙铁壁;寒冬暴雪,56名环卫工人加班加点,兵分六路到桥面坡道、重要节点、主要街道,撒盐融雪、铺垫防滑、铲冰除水,全力保障雪停路畅、安全清洁。提升精准派单按时办结的处置能力。智慧城管按照“一库、一平台、N应用”的总体思路,融合“12345”“12319”热线、公安视频监控、“污染防治”资源优势,实现信息采集、精准派单、跟踪问效、办结反馈闭环管理,确保采集信息件件有去向、事事有落实、单单有反馈。全年累计上报案卷52147条,派遣处置51847件,结案51747件,处置率、结案率均在99%以上。培养高质高效办理议案的执行能力。建议提案是民意、是导向,更是推动城管工作不断向前的“指挥棒”“导航塔”。55项建议提案,直击55个管理短板,更明晰55条管理思路。对此,逐条逐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抓整改,及时向代表委员反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成效,赢得了代表、委员的认同和点赞。答复率、满意率均达100%。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地摊经济”点燃城市“烟火气”

筑牢疫情防控墙

拆除违建

提档升级后的公厕

捐赠衣物
四、对标高标杆,围绕“四大亮点”,在提升质态中争先进位
打造“亮点工程”,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出发点,更是刷新“姜堰颜值”的加分点。围绕提升市民幸福感、城市宜居值、发展竞争力,我们坚持从点到面统筹推进,做精做特、出新出亮。民生工程惠民到点。持续推进“公厕革命”,笑笑茶楼西侧、气象局科普游园等5处建成一类公厕,区政府南侧广场和新市民广场新建2座移动式公厕,人性化改造城区公厕104座,逐步实现城区公厕地面不滑、味道不臭、光线不暗、蚊虫不叮,如厕有纸。店招改造美化成线。围绕扮靓城市“发际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长廊。2020年,着重对殷唐路、姜官路等路段店招标牌实施升级改造,先后出新改造店面506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还同步完成对荷叶路、花园路等路段34杆路铭牌和140个宣传牌的更新安装。停车便利汇聚成片。城区主要街道、重点部位路面停车管理试点成功,目前,已有19个路段1123个停车泊位实施停车收费管理。城区学校、市场和重点区域,先后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8万多米,设置停车警示柱600多根、低护栏1500多个,交通标志牌105个。深度保洁覆盖全面。随着环卫作业机械化车辆逐年投入使用,“洒、扫、冲、洗”组合作业渐成体系,城区道路机械化作业水平,从原来的不足20%提升至94.6%。保洁时间从原来的3班14小时调整为4班18小时,城区的主次干道全部达到二、三级以上保洁标准,示范路、达标路达一级保洁标准,还道路于本色、还清洁于城市。
五、对标高品质,围绕“五大整治”,在优化环境中争先进位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热点难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执法整治行动,攻坚克难,抓铁留痕,全力打造优美环境,服务民生发展。城市顽症综合整治。梳理阶段性重点难点问题,组建综合执法队,重拳整治城区流动摊点、夜市排档、占道经营、违法建设等六大顽症,累计拆除各类棚亭3000多平方米、违规广告店招2万平方米,纠正出室经营4000多次,疏导取缔各类摊点12000多个,清除城区“牛皮癣”小广告16000处,收缴各类灯箱广告2000多个。城建惠民综合治理。对照《泰州市“城建惠民”两年行动计划》,聚力聚焦7项牵头工作、16项协办任务,系统推进环卫治脏、市容治乱、交通治堵、生态治污和功能提升专项行动,突击整治G328快速路和城区主干道两侧石材市场、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露天垃圾等脏乱差现象。拆除违建28处、铁皮棚50多个,清理违章占道约2500平方米,责令整改洗车店104家,集中规范管理石材企业118家。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会同公安、交通、教育、市场监管和镇街社区等部门单位,组建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专班,集中优势力量,着力解决出室经营、流动摊点、乱发广告、交通秩序、噪音扬尘、文化娱乐、食品安全、用电安全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先后取缔各类占道现象4000多处、次,拆除违法搭建150多个、2000多平方米,依法暂扣煤气瓶、改装电动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工具58件,全面落实“校园五岗”和“一小时保安”制,校园周边环境焕然一新、持续向好。河道船舶专项整治。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将老通扬河、中干河、周山河、姜溱河等七条河道内长期滞留的357艘住家船、捕鱼船、废弃船全部纳入清理整治范围。通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全部拆解、清理到位。道路扬尘专项整治。根据《泰州市区渣土车升级改型工作方案》要求,完成5家渣土运输企业资质审核、127辆渣土车升级改造,从源头上彻底堵住道路扬尘产生缺口。同时,对渣土运输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跑冒滴漏等现象严格执法整治,先后查处渣土车违法行为33起,纠正违章93起,处罚数额近60万元,追缴垃圾处置费84万元,突击清理城区无主建筑垃圾90多处800多吨。
新的一年,既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城市更新三年行动的起步之年。城管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发扬“拓荒牛”的创新精神,打造特色亮点,推进高质量发展再进一步;秉持“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服务企业发展、民生发展、社会发展;坚守“老黄牛”的实干本色,固本培元促长效,急难险重勇担当,以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力打造看得见精致、感受到温度、享受到实惠的美丽姜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