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2月23日

我家的“六大碗”

本文字数:1035

张明亮 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

一九八一年春节,因为有新女婿要请,我家从年前就开始准备了。

虽然那时条件差,但农村人的厚道与实诚,还是驱使父母亲为准备“六大碗”而用尽心思。

我的堂姐结婚了。按照风俗,同族要在过年时轮流请新女婿,我家被安排在正月初四。

到了初四那天,我们一家早早就忙开了。母亲在灶台上煎炒烹炸,我和弟弟择菜洗菜,哥哥去邀请舅爹、姑爹来陪客,父亲则穿得整整齐齐,陪堂姐夫吃茶聊天。

中午,客人陆续到齐后,父亲就请他们入席。一张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四周放着条凳。父亲首先请新女婿入席,安排他坐在正对大门的右边位置,然后再让舅爹坐在他的左边作陪。堂姐夫很谦虚,他坚决不肯入座,而是硬拉着姑爹坐在舅爹旁边,他自己则坐在下首。

一番入席的推拉,已将气氛渲染得十分热闹。接着的斟酒程序,更是欢声笑语、热情洋溢。

先上的菜是猪耳猪尾、香肠、皮蛋、炸白果、腌生姜、炒花生仁等冷盘。酒过三巡,热菜开始登场。首先上桌的是一碗油亮喷香的红烧肉。当时由于穷,人们很难吃上肉,只有遇到红白喜事,大家才能打打牙祭。然而囿于条件,一般家庭即使有红烧肉上桌,也常常只在上面摆上一层肉,下面衬着干咸菜、干扁豆之类的,所以只能人均一块肉哄哄馋虫罢了。厚道的人们都理解生活的不易,对此也习以为常,并不会说三道四,而是就着咸菜扁豆,喝着瓜干白酒。简单的酒席照样能觥筹交错,笑语喧哗,热闹非凡。那年我家的红烧肉没有衬咸菜和扁豆,母亲端上的满满一碗红烧肉,为要强的她挣足了脸面,却害得一家人在以后的大半年里只听到猪叫,难闻得肉香。

接着上桌的是白水肉、肚肺汤、青椒炒鸡蛋、大蒜炒咸肉片、青菜烧豆腐。这些在今天算不上大菜,在当时却让我们觉得碗碗都是美味佳肴,直让人垂涎三尺!

随着劝酒高潮迭起,桌上的五碗菜所剩无几了。作为主人的父亲并无尴尬,而是捧来不少炒花生。大家吃着花生喝着酒,脸红耳热,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堂姐夫作为主客,热情大方,礼节周到。他忙着敬酒敬烟,布菜劝吃,引得人们直夸他是个懂事机灵的好女婿。

一直在烧菜上菜的母亲,看看人们已喝得差不多,赶快端上第六碗菜——红烧鲢鱼。这样,当时人们很看重的“六大碗”算是上齐了。父亲在摆放鱼碗时特地将鱼嘴朝向堂姐夫,表示对他的尊重,而堂姐夫则赶快把鱼嘴转向舅爹。父亲请大家吃鱼,客人们嘴里应着,却没有一个人动筷子。大家都知道,为了应和“年年有余”的口彩,这一碗鱼是要留着的,并且“鱼到酒止”。

现在每当过年,我总会忆起我家的“六大碗”,总会感慨短短几十年间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